[实用新型]手扶式茶园耕作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7577.8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芳;许高权;奚云龙;宋国祥;王智斌;杨国顺;柳民强;袁庆华;章成勇;张跃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芳 |
主分类号: | A01B39/08 | 分类号: | A01B39/08;A01B39/18;A01B3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 茶园 耕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耕作机械,尤其涉及用于茶园翻耕、除草作业的茶园耕作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三新技术在农机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对于茶园管理的翻耕、除草作业环节来说仍是一个盲区。目前,茶园管理的翻耕、除草作业环节还是沿用传统的钉耙、锄头等原始工具进行作业,没能实现机械化作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适应茶园翻耕、除草作业的耕作机,茶农仍然使用钉耙、锄头等传统工具进行翻耕,劳动强度特别大,一个壮劳力每天只能翻地0.5亩左右,锄草也只有1亩左右,这类繁重的农活不仅十分的辛苦,而且效率低下,没人愿意干。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茶园经营者每年用于茶园锄草、耕翻的费用不断增加,以苏南为例,每个壮劳力的日工资为60~80元,每亩仅此就需支出180~240元。它已成为影响茶农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茶农迫切期待茶园专用耕作机的诞生。发明人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者深知茶农的疾苦,经过长时间摸索,在现有手扶拖拉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和试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一种适用于茶园翻耕、除草的茶园耕作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将茶农从繁重的人工茶园翻耕、除草作业解放出来,大幅度降低茶叶生产管理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扶式茶园耕作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手扶式茶园耕作机,包括电起动型手扶拖拉机和旋耕机,旋耕机安装在电起动型手扶拖拉机的变速箱上,组成手扶式旱田步行旋耕机,其特征是:在手扶式旱田步行旋耕机上装有导向排枝框,其截面形状呈U形,导向排枝框围合在手扶式旱田步行旋耕机的前头和两侧,导向排枝框的上边与手扶拖拉机上的柴油机的顶面相当,导向排枝框的下边距地面的距离为20~30厘米,导向排枝框的宽度略大于手扶拖拉机两驱动轮的轮间距,并小于茶树间距。
进一步,所述导向排枝框由导向头、排枝侧板和固定连接件组成,左右排枝侧板与导向头连为一体,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头部连接块、顶面连板、前侧连接杆、后侧连接杆和连接耳,头部连接块设置在导向头的内侧与机架的前端之间,三者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顶面连板固定在导向排枝框的顶部,顶面连板的二端与导向排枝框的左右排枝侧板的上边固定连接,顶面连板的中部固定在柴油机水箱的吊环螺丝上;二根前侧连接杆对称分布在机架的两侧,它的一端固定在机架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排枝侧板的内侧面上;二根后侧连接杆对称分布在扶手架固定座的两侧,它的一端固定在扶手架固定座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排枝侧板的内侧面上;连接耳的一端固定在旋耕机侧面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排枝侧板的内侧面上;导向排枝框的上边与柴油机的油箱的顶相当,导向排枝框的下边距地面的距离为20~30厘米,导向排枝框的宽度略大于手扶拖拉机两驱动轮的轮间距,手扶拖拉机两驱动轮的轮间距与茶树的行间距相当。
进一步,旋耕刀组由刀轴和刀库组成,位于刀轴两侧的短刀库比位于刀轴中间的长刀库短5~6厘米,所有刀库的顶端面沿腰鼓形线排布。
进一步,在旋耕机后部设有配重装置,确保手扶式茶园耕机作业时能平稳,不翘头。
进一步,所述配重装置由支承杆、载重篮和配重袋组成,支承杆固定在扶手柄上,载重篮挂在支承杆上,配重袋放在载重篮中。
进一步,拖拉机两驱动轮的外端面距离与茶园的行间距相对应。对于行距为1.3米的茶园来讲,只要将现有拖拉机的驱动轮调向安装即能满足要求。
由于在手扶式旱田步行旋耕机上装有导向排枝框,导向排枝框由导向头、排枝侧板和固定连接件组成,导向头能将两行茶叶拨开,两侧的排枝侧板将两行茶叶撑开,为旋耕机提供足够的间隔,并能有效防止茶枝伸入驱动轮、旋耕刀组、飞轮与离合器之间的传动带中,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降低行走阻力,减少对茶枝的损伤;腰鼓形旋耕刀组的设计方案,是根据茶园地面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和茶树培土覆根的管理需要而设计的,用现有拖拉机的旋耕刀组只能对新茶田进行旋耕,对于老茶田则不适用,不仅旋耕深度不能满足茶园管理的要求,而且对茶树根系破坏也较大。腰鼓形旋耕刀组的设计方案既能满足对茶树培土覆根的管理要求,又能减少对茶树根系的损伤,还能满足茶园地面翻耕均匀,达到土壤通透性的要求。移动式配重装置的设置既能平衡拖拉机因加装导向排枝框造成前后的不平衡,防止翘头,又能调节拖拉机在山坡地上耕作时的左右不平衡,防止整机产生侧翻身,提高机耕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芳,未经杨国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7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