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束扣定位的电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7757.6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6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胜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3 | 分类号: | H01R13/73;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束扣定位的电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力或电子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以及该电连接器和欲相捆束的被着对象束扣定位紧结。
背景技术
电力与电子信号的传输,都是通过电连接器作为连接,一般电连接器包含一具公端子的插头端和一母端子的插座端,其对应插接以传输电子或电子信号,而为绿能科技和环保的的要求,该电动车辆,如电动自行车、机车或电动汽车,其使用电池作电力,且内部电力和电子信号都是透过电连接器来传输,又不论前揭电连接器使用场所或用途为何,该电连接器在完成插接后,是呈自由状态的置放,而为避免电连接器或其连接的导线能简洁的束合或和被着对象相结合,大都是利用一具挠性的金属线加以绞束后集结或捆绑在被着物上,该等方式既不方便,也不美观,再者该使用便利性不佳,亦为一相当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习用缺点,使缺点不存在,并可适用于各种空间环境下的电连接器束扣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束扣定位的电连接器结构,可提升其电连接器束扣质感,不仅定位效果和简洁度更加优异,在使用对象多元性和工时成本上均能达到相当经济价值的平衡。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束扣定位的电连接器结构,该电连接器是由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组成,于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内部具有可相互插接的两端子部,外部具有绝缘材质包覆的壳体,其中于该第一连接部或/及第二连接部的壳上,设有一可供束带穿套的结合部;
通过上述特征,令该束带穿入该结合部,且将该包含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电连器和欲相捆束的被着物件束扣定位。
进一步该结合部是可为设于第一连接部壳体或/及第二连接部壳体的至少一镂孔,或一具有穿孔的凸耳,令该束带对应穿入该镂孔或穿孔,且将该包含第一连接部或/及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和欲相捆束的被着对象束扣定位。
再者,该结合部是可为第一连接部壳体或/及第二连接部壳体的凹槽,或于在该壳体表面进一步设有一跨设该凹槽的延接部,束带穿入该凹槽,且将该包含第一连接部或/及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和欲相捆束的被着对象束扣定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连接器可以快速、简单的束扣或和欲捆束的被着对象束扣、不仅美观,使用便利性和紧结效果亦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束扣定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束扣定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合平视图。
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 10第一连接部
12、22壳体 13、23,14、24,15、25结合部
131、231镂孔 141、241穿孔
142、242凸耳 151、251凹槽
152、252延接部 153、253隙孔
20第二连接部 30束带
40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束扣定位的电连接器结构,该电连接器1是由一第一连接部10以及一第二连接部20所组成,于该第一连接部10是为插头端(或插座端)与第二连接部20是为插座端(或插头端),其内部具有可相互插接的两端子部,外部具有绝缘材质包覆的壳体12、22,其中:
于该第一连接部10或/及第二连接部20的壳体12、22上,设有一可供束带30穿套的结合部13、23;
通过上述特征,令该束带30穿入该该结合部13、23,且将该包含第一连接部10及第二连接部20的电连器和欲相捆束的被着物件40束扣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13、23为设于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部10壳体12及第二连接部20壳体22的一镂孔131、231图示中,是于第一、第二连接部10、20壳体12、22均设有镂孔131、231,实际上选择其中的一第一或第二连接部10、20壳体12、22设一镂孔131或231,令该包含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0、20的电连接器1,令其相互插接,束带30穿入该镂孔131、231,即可将其与欲捆束的被着对象40,如杆体、导线或拉索等束扣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胜企业有限公司,未经上胜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77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器单体、连接器和无线终端产品
- 下一篇:一种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