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充电置放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置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7825.9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9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惠;林进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艾晶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充电 置放 结构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置放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并具有携带方便等功效的置放结构。
背景技术
按,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消费性电子产品以非常快的速度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举凡小型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数字相机、PDA、笔记型计算机或MP3随身听等;这些电子小玩意,不仅要做到轻薄短小,更要能随身携带使用也就必须要用到电池;又,为了响应环保,而已大量使用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一般常用的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电池,凡是充电电池皆需要有一充电装置对其进行充电。
请参考图1所示,习知的充电装置主要包括一充电座11及电池12,该充电座11内部设置有一充电电路13,该充电电路13与一插头14及输出端子15相连接,该插头14及输出端子15设置于充电座11的外部;而电池12设置于一电子产品16的内部,该电池12与一输入端子17相连接,该输入端子17设置于电子产品16的外部。
据上述的构造,习知充电装置其中的插头14得插入一个能够提供电源的插座内,使插座的交流电流入充电电路13内,该充电电路13得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导入输出端子15;当上述电子产品16内部电池12的电力耗尽后,得将输出端子15与电子产品2的输入端子17相连接,藉由输出端子15与输入端子17的连接使直流电流入电池12内,以对该电池12充电。
然而,习知充电装置在对电子产品16内部的电池12充电时需要藉由输出端子15与输入端子17相互连接,才能做电力的传输;而输出端子15与输入端子17为了能传递电力,其相接触的部位需以金属材质制成,而金属材质又容易氧化,其氧化后会在表面产生一氧化层,由于该氧化层 具有绝缘性,因此造成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之间的接触不良影响其传递电力的功能。
再者,习知充电装置其中的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在频繁的插拔使用下,会因为相互的磨耗,使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之间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形,其次,习知充电装置由于需要设置一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因此会增加生产制造上的成本,使其市场竞争力下降;且该充电装置与电子产品间仍为分开的二个个体,以携带便利性来说仍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并具有携带方便等功效的置放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置放结构,其设有一挠性材质制成的主体,该主体至少一侧表面一体形成有至少一吸附组件,该主体并设有容置部以及与该容置部相通的开口,该主体并设有第一线圈。
其中,该置放结构由容置部以及吸附组件将至少一电子装置及电力银行相结合,该电子装置及电力银行内分别设有第二、第三线圈,由各线圈构成电力银行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
该置放结构的容置部中装设有电力银行,而该置放结构异于吸附组件的表面进一步设有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并与该电力银行形成电性连接。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置放结构,其设有一挠性材质制成的主体,该主体至少一侧表面一体形成有至少一吸附组件,该主体并设有容置部以及与该容置部相通的开口,该置放结构由容置部以及吸附组件将至少一电子装置及电力银行相结合,该电子装置及电力银行内分别设有第二、第三线圈,由各线圈构成电力银行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
该置放结构异于吸附组件的表面进一步设有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并与该电力银行形成电性连接。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置放结构,其设有一挠性材质制成的主体,该主体二相对的表面一体形成有至少一吸附组件。
其中,该置放结构将至少一电子装置及电力银行相结合,其中,该电力银行、电子装置以及置放结构内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线圈,由各线圈构成电力银行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或者该电力银行以及电子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线圈,由各线圈构成电力银行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
该置放结构将至少一扩充模块及电子装置相结合。
一种电子装置的置放结构,其设有一挠性材质制成的主体,该主体一侧表面一体形成有吸附组件,而该侧表面的顶面并一体形成有钩部。
其中,该置放结构将至少一电子装置及电力银行相结合,其中,该电力银行、电子装置以及置放结构内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线圈,由各线圈构成电力银行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或者该电力银行以及电子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线圈,由各线圈构成电力银行与电子装置间的电力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群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7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热水两用机
- 下一篇:钢珠式单向螺母压紧定位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