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虹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9171.3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8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伯明;孙秋渊;曹亚彬;徐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10 | 分类号: | B01D24/10;B01D24/4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虹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一体式虹吸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虹吸装置中与精密过滤器分为两个系统,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虹吸管为两端向下弯折的管状,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和精滤室连通,出水端设有水封;辅助虹吸管的一端在于虹吸管的弯折处连通;破坏管与虹吸管顶部连通。虹吸装置结构复杂,管路多,安装不方便,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与精滤设备一体化的虹吸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虹吸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高位水池、进水管和精滤室,精滤室下部填有精滤料,下端和净水室相通,还包括虹吸管、虹吸辅助管、虹吸破坏管、进水口、出水管道和破坏池,所述虹吸辅助管和精滤室上端通过管道连接,虹吸辅助管设置在虹吸管内并伸出虹吸管下端,虹吸破坏管设置在虹吸辅助管内,虹吸辅助管上端开口与虹吸管相通,虹吸破坏管上端设有一进水口和虹吸管相通,虹吸破坏管上端和破坏池通过出水管道连通。
所述虹吸管、虹吸辅助管和虹吸破坏管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时,高位水池内的原水经过进水管流进精滤室,在一定水压下原水经过精滤料精滤后至净水室,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原水中的污泥、废渣会使精滤料受堵,而原水仍然往精滤室内注入,精滤室内压力升高,从而使原水进入虹吸辅助管内,逐步上升,虹吸破坏管通过出水管道进行外排,将虹吸管引成真空,原水加速上升,精滤室压力逐渐降低,净水室内净水产生回流对精滤料进行反冲洗,当破坏池水位降低至一定液面时,虹吸破坏管吸入空气破坏了虹吸,系统进入新一阶段过滤。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体式虹吸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现了设备一体化,施工场地小,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虹吸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高位水池1、进水管2和精滤室3,精滤室3下部填有精滤料4,下端和净水室5相通,还包括虹吸管6、虹吸辅助管7、虹吸破坏管8、进水口9、出水管道10和破坏池11,所述虹吸辅助管7和精滤室3上端通过管道连接,虹吸辅助管7设置在虹吸管6内并伸出虹吸管6下端,虹吸破坏管8设置在虹吸辅助管7内,虹吸辅助管7上端开口与虹吸管6相通,虹吸破坏管8上端设有一进水口9和虹吸管6相通,虹吸破坏管8上端和破坏池11通过出水管道10连通。
所述虹吸管6、虹吸辅助管7和虹吸破坏管8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时,高位水池1内的原水经过进水管2流进精滤室3,在一定水压下原水经过精滤料4精滤后至净水室5,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原水中的污泥、废渣会使精滤料4受堵,而原水仍然往精滤室3内注入,精滤室3内压力升高,从而使原水进入虹吸辅助管7内。
当水位逐步上升,溢出虹吸辅助管7顶端,使虹吸管6的水位同步上升,液位到达进水口9的高度时,净水排入虹吸破坏管8,虹吸破坏管8通过出水管道10进行外排,将虹吸管6引成真空,原水加速上升,精滤室3压力逐渐降低,净水室5内净水产生回流对精滤料4进行反冲洗,当破坏池11水位降低至一定液面时,虹吸破坏管8吸入空气破坏了虹吸,系统进入新一阶段过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虹吸装置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天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9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