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监控记录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0351.3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榕高;张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脑 可编程控制器 监控 记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监控记录器,尤指一种于微处理器内建有数款厂牌的可编程控制器的驱动连结程序,再设有可供与多台可编程控制器电性组接的通信输入单元,另设有通信输出单元,以与远端电脑相组接,以达到简便与数台可编程控制器架设组接,而于远端监控整合数台可编程控制器的效果。
背景技术
按,随着机械和其它设备在工厂自动领域中,多种整合快速变化的影响,设计省时、省力、自动化的控制是必然的趋势。
在早期的自动化机械,其控制方式是由继电器、按钮开关、计时器、计数器及感测开关等所构成,虽可达到控制的目的。但多个继电器、计时器、计数器及感测开关之使用极占空间,且维护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者,为了应付各种款式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亦需要经常修改,而在系统的排线工作上,也极为不便,基于上述种种缺失之改良,于是,乃有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研发问世。
可编程控制器已问世多年,被广泛应用在各项自动控制领域上,诸如机台控制、程序控制、资料撷取等,并充分协助业界达成工业自动化境界,其降低人力物力之成效上功不可没。
然,现今可编程控制器的属性大都定位于现场设备层的资料撷取及程序控制应用上,若欲将可编程控制器提升至电脑层面的监控整合系统架构时,,如:使用者在远端处即能方便监测到多台数据,而不须到现场,又或是将可编程控制器所收集到的参数,再加以记录储存,并制作图表供日后的追踪分析之用...等等,则依现有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而言,显然有所不足者。
而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达到上述监控整合的实施功用,业者往往必须再花费额外的软硬体扩充设备,再加上专业人员的设计、架设,另还需考量到各家可编程控制器厂牌整合时的相容性等问题,故欲对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进行整合升级的工作,无论是在技术、成本及时间上皆旷日废时。
缘是,本创作人有鉴于现有要将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整合上所遭遇到的高成本、导入时程长及组装维修不易等瓶颈,乃藉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的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监控记录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监控记录器,其主要实施目的,系为了提供一种低单价、多功能、简易架构、随装即用的电脑监控整合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创作人乃研拟如下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监控记录器,其主要包含:
一主机,乃于其内容设有微处理器、储存单元、通信输入单元、通信输出单元及电路基板;
一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电性接设,并使微处理器内含芯片固件程序,该芯片固件程序系内建有数款厂牌的可编程控制器之驱动连结程序;
一通信输入单元,系与电路基板电性接设,乃内建有通信界面,可供与多个可编程控制器电性组接;
一通信输出单元,系与电路基板电性接设,可供与远端电脑电性组接。
藉此,即可以使多台可编程控制器传输之参数资料经过通信输入单元传送至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再由通信输出单元将运算后之资料传送至远端电脑,以达到简便与数台可编程控制器架设组接,而于远端监控整合数台可编程控制器的效果。
提供业界一低单价、多功能、简易架构、随装即用的电脑监控整合产品,达到无须太繁杂的系统架设流程,不用太具备软硬体多年的知识经验,即能做到将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升级整合目的,实现简易快速、省时省钱、随装即用、便捷升级的实施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架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主机 2 微处理器
21 芯片固件程序 3 储存单元
31 断电保持芯片 4 计时电路
5 电源管理电路 6 即时电路
7 通信输入单元 8 通信输出单元
9 电路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之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阅揭露之附图及附图标号: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监控记录器,系由主机1、微处理器2、储存单元3、计时电路4、电源管理电路5、即时电路6、通信输入单元7、通信输出单元8及电路基板9所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迅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0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电站支架
- 下一篇:单相发电机弹性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