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0381.4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张洋;薛亚飞;蒲俊华;乔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焊接 塑料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性能等已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作为汽车的重要材料——汽车用塑料的高速发展也体现了这些新趋势。当今,石油化工领域的不断发展促使汽车塑料的品种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汽车用进气歧管在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铝合金材料浇铸成型,其主要通过砂芯及外部钢模完成浇铸,并通过后期热处理、烧砂、机加、清洗等工序完成制造。进气歧管的主要结构由并排的多个空间弯曲进气管道、空气谐振腔和安装法兰座组成。由于铝合金进气歧管采用的浇铸及机加生产工艺,其存在以下缺陷:
1、进气歧管的进气管道内壁粗糙,进气流动阻力大,影响发动机的最大进气量。
2、铝合金浇铸的进气歧管容易产生铸造缺陷,如:砂眼、气泡、冷隔等,在生产过程中引起合格率下降,并存在重大质量隐患,影响发动机性能。
3、产品外观粗糙,质量重、机加工作量大,成本高且影响整个发动机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汽车用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利用塑料合成材料的特殊性能和结构改进,克服铝合金进气歧管浇铸成型和制造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用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其由空气谐振腔、法兰盘以及连接在它们之间的多根气道组成;在空气谐振腔上布置有节气门体安装法兰和真空管接头,在气道与法兰盘接合处设置有燃油喷射孔,在进气法兰和节气门体法兰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所述气道为C型且等长,并呈左右对称布置;
所述进气歧管整体又分成注塑成型的上片、中片、下片共三片;所述上片和中片是延气道的中心线分成的上下两半,上片为单纯的一半气道,中片除一半气道外,还集成了节气门体法兰以及谐振腔的下半部分;所述下片则为谐振腔;所述各片均在其连接边上布置焊接槽,通过振动摩擦焊接为一体。
本进气歧管在特定的位置分别将C形气道与空气谐振腔分成上片、中片、下片,这样可以通过钢模注塑成型,再使用振动摩擦焊接机分别在焊接槽中延各分片的外轮廓焊接即可成进气歧管整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进气歧管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布置紧凑,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简洁:所有气道成C型布置且左右对称、等长分布,此结构的各进气管道内的进气流量均匀、流动阻力小,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
2、采用分片结构,可采用注塑成型,这样可提高气道内外表面粗糙度,避免浇铸结构存在的砂眼、气泡冷隔等缺陷,可提高产品质量,减轻产品重量。
3、这种分片注塑结构的焊接强度和机械强度高,生产制造精度高,无传统铝合金进气歧管的生产缺陷,也无需后加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4、通过增加加强筋结构,保证产品在注塑、焊接、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变形量小,结构强度高,完全能保证汽油机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2为本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的左视图;
图5为本焊接式塑料进气歧管的后视图;
图6~图7为本进气歧管的焊接工艺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如图1~5所示,本进气歧管由空气谐振腔3、法兰盘1以及连接在它们之间的四根气道2组成。气道2为C型结构,等长,并呈左右对称分布。在谐振腔3上布置有真空管接头4和节气门体法兰6。在进气法兰1与气道2接合处布置设计喷油喷射孔10,在两侧气道2的外侧布置燃油喷射器固定点7,在进气法兰1和节气门体法兰6上布置橡胶密封圈8以保安装时的密封。
根据塑料注塑工艺和振动摩擦焊工艺,本进气歧管整体被分为上片A、中片B、下片C共三片,采用注塑成型。将气道2延气道中心线分成上下两半部分,气道2的上半部分为上片A,延气道曲线边即连接边布置焊接槽5。气道2下半部分与节气门体法兰6和谐振腔3的下半部分共同组成中片B,延气道曲线边即连接板布置焊接槽5。其中片B在进气法兰1和气道2的连接处设计燃油喷射孔10,在最外侧的两气道2的外侧布置有燃油喷射器固定孔7。下片C则为谐振腔3的上半部,也在其连接边上布置焊接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0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密封自控自吸泵搅拌装置
- 下一篇:摩托车电喷节气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