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洗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0989.7 | 申请日: | 201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姚玉平;迟彬;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8/20 | 分类号: | D06F58/20;D06F58/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器 洗衣 连接 结构 采用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涉及洗衣机,尤其是洗衣机的内桶与冷凝器的连接管。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洗衣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烘干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高效和节能。目前市场上的洗干一体机冷凝器均使用以水为冷媒的混合式冷凝器,由于冷凝水回流洗衣桶11后在冷凝器连接管13的连接界面边缘聚集,而洗衣机内桶的往复旋转会产生风扇效果,聚集的水容易飞散开来,甚至溅落到内桶壁上,不能顺畅的流入洗衣桶的排水口,从而大量重新蒸发,导致这一类型洗干一体机的烘干性能无法得到更好的提升,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烘干性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洗衣机,以提升烘干型滚筒洗衣机的冷凝效率,提升洗衣机的烘干性能,满足市场对滚筒洗衣机烘干功能高效和节能的需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与洗衣桶连接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其与冷凝管连接的一端的口径。
进一步,该连接管口径大的一端的口径为与管道中心线夹角40-60度的喇叭口结构。
该喇叭口结构的入口为圆锥形、圆弧形或者锥弧形。
一种采用上述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的洗衣机,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安装于洗衣机内,其连接管的口径相对较大的一端朝向洗衣桶内部,口径相对较小的一端连接到冷凝器入口。
该连接管通过卡箍连接固定与冷凝器入口及洗衣桶内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冷凝效率高,缩短烘干时间,提升烘干性能;
2、烘干时间变短,耗电量自然减小,省时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洗衣机烘干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洗衣机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洗衣机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洗衣机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了新的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形式,防止回水二次蒸发,同时有效提升进气量,提高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注塑成型,是洗衣桶本体(TUB)的一部分,该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3一端连接洗衣桶1内部空间,另一端连接冷凝器2内部空间。该冷凝器与洗衣桶的连接结构3的大口径端32朝向洗衣桶1内部,小口径端31连接到冷凝器2入口。大口径端的大小具体跟洗衣机的烘干容量相关,可以设计为与管道中心线夹角α为40-60度的喇叭口结构,其入口设计为圆锥形、圆弧形或者锥弧形。
当桶内气体吸入冷凝器时,气体的流力损失小,流动状态好,回水处于可控状态,不会飞溅,有效防止了回水二次蒸发,提高了冷凝效率。一方面由于气体流动阻力小,循环风量增加,可以有更多的含水蒸气的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凝,另一方面,由于不会有刚刚被析出的冷凝水二次蒸发后重新吸入冷凝器,而是直接排出洗衣机,从而有效防止了回水二次蒸发。
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有效降低气体流动中的阻力,提高烘干的循环风量,从而另外一方面提升整机的冷凝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合式水冷冷凝器的烘干型滚筒洗衣机,是以水为冷媒,通过冷凝洗衣机内潮湿衣物的水分,完成衣物的烘干过程。
本实用新型更好的设计了冷凝器回流内桶的结构,使回流水较快的排入洗衣机排水口,从而避免了冷凝水的大量二次蒸发,提高了冷凝效率,节约了能源消耗。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0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