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1119.1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13/115;H01R13/20;H01R13/46;H01R13/58;H01R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导接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常用于IT设备的资料传输,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当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同轴电缆传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脑,无线电,有线电视等。先前将同轴电缆电连接到另一电缆的传统方法是将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直接焊接至另一电缆的导体。但这种方法往往因焊接操作复杂和精密度问题经常导致电连接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焊接过程非常耗时,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的传输损耗也大大增加。
为克服上述问题,美国6790082号专利和中国200620133198号专利各揭露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同轴电缆同其它电缆之间的电连接,尤其是同轴电缆之间的电连接。
美国第6790082号专利揭露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6。如图1-3,此同轴电缆连接器6包括一用以导接同轴电缆5的内部导体51的连接端子61、一用以支撑连接端子61的绝缘构件62及一包覆于绝缘构件62外的金属壳体63。在导接同轴电缆5时,先把同轴电缆沿箭头I方向放置于导接部611和压接弹臂612之间。然后利用工具靠外力将金属壳体63的弯折部631朝放置同轴电缆一侧进行90度折弯,迫使绝缘构件62的弯折部也同时折弯变形并压迫连接端子61的压接弹臂612也向同方向折弯变形。这一过程完成后,内部导体51将被固持在连接端子61的导接部611和压接弹臂612之间。最后金属壳体63的多对接合舌片633,634,635分别接合于金属壳体63的主体632及同轴线缆7上。如此,美国第6790082号专利以金属壳体63的弯折力量推动绝缘构件62迫使连接端子61的压接弹臂612折弯变形最终与连接端子61的导接部611共同夹持内部导体51来完成连接端子61与内部导体51的电连接。
而实际上,同轴电缆5的内部导体51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扭曲,且目前业界多数规格的内部导体51都是由几根较细的小导体拧在一起绞制而成,因此当内部导体51在被导接部611和压接弹臂612固持之前,内部导体也有可能是散开的,扭曲的。如此,美国第6790082号专利无法解决内部导体51在置入同轴电缆连接器6时的导位、定位及在金属壳体63弯折后即压接后维持内部导体51的横截面形状的问题,也无法限制在压接前导体71在导接部上的横向和纵向位移,从而导致压接后连接端子61和内部导体51间的电性能发生不稳定甚至恶化。
中国200620133198.1号专利也揭露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8。如图4-6,此同轴电缆连接器8包括一用以导接同轴电缆5的内部导体51的连接端子81、一用以支撑连接端子81的绝缘构件82及一包覆于绝缘构件82外的金属壳体83。该连接端子81含有一导接部811,由该导接部811一端向上延伸出两固定块813,并于两固定块间形成一纵向延伸的固定槽814。在导接同轴电缆5时,先把同轴电缆5沿箭头II方向放置于导接部811和防脱臂812之间。内部导体51此时会位于连接端子81的固定槽814中。该固定槽814上半部呈漏斗状,其宽度大于内部导体51的外径,用于导引内部导体51进入固定槽814的下半部,其下半部宽度不大于内部导体51的外径,用于固持内部导体51以实现电连接的目的。利用工具靠外力将金属壳体83的弯折部831朝放置同轴电缆一侧进行90度折弯迫使绝缘构件82的线缆保护部821也同时折弯变形并压迫连接端子81的防脱臂812也向同方向折弯变形。该防脱臂812的自由端抵靠于两固定块813上,而又因该防脱臂812中间凹设有一自防脱臂812的自由端延伸至导接部811的凹槽8121,使得该防脱臂812并未与内部导体51接触。如此,中国第200620133198号专利借由固定槽814来夹固内部导体51并与导接部811接触来完成与连接端子81的电连接。该该防脱臂812只是起到限制内部导体51于固定槽814中并没有固持内部导体51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荆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1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闻吸装置
- 下一篇:制革废水净化及除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