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质量自适应喷雾降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1345.X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葛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3/04 | 分类号: | E01H3/04;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质量 自适应 喷雾 降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净化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气质量自适应喷雾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空气净化大多采用喷雾降尘来实现,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城市喷雾降尘系统”(专利号200320109801.9)公开了一种采用增压泵将水增压流过输水管网至喷嘴进行雾化,从而喷入空气中实现降尘的系统。该喷雾降尘系统将水增压后通过喷嘴雾化,采用了一种压力雾化方式。该喷雾降尘系统采用喷嘴雾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实际实施中,空气质量好时,用水量少,空气质量差时,用水量多,而该系统不能根据空气质量的恶劣程度来灵活、实时地调节喷雾降尘所需用水量,无论空气质量好坏,喷雾降尘用水量是固定不变的,由此可见,该系统仍然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并且,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输水管路存在高压力情况,而该系统没有对输水管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控制的装置,因此,该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质量自适应喷雾降尘系统,该喷雾降尘系统可根据实际待净化环境的空气质量来调节喷雾降尘所需用水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质量自适应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装置、储水装置、过滤净化装置、泵前阀、增压泵、调速装置、喷前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中:该储水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输水管路与该过滤净化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该过滤净化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输水管路与该泵前阀的输入端连接,该泵前阀的输出端通过输水管路与该增压泵的输入端连接,该增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水管路与该喷前阀的输入端连接,该喷前阀的输出端通过喷水管与多个高效雾化喷头的输入端连接,该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该泵前阀的控制端、该喷前阀的控制端分别与该控制装置上与其相应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该增压泵的控制端与该调速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该调速装置的信号输入输出端与该控制装置上与其相应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
在所述增压泵与所述喷前阀之间的输水管路上增加一压力流量监控装置,该压力流量监控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连接,该压力流量监控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喷前阀的输入端连接,该压力流量监控装置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装置上与其相应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
所述高效雾化喷头的耐压范围为0.5~5MPa,所述高效雾化喷头喷出的50%以上的雾滴直径在50~200μ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检测得到的待净化环境的空气质量来调节喷雾降尘所需用水量,空气质量较好时,所需用水量少,喷嘴喷出的水雾少,空气质量极差时,所需用水量多,喷嘴喷出的水雾多。本实用新型针对实际待净化环境进行喷雾降尘作业,在实现良好的雾化降尘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喷雾降尘用水量,合理利用了人力、物力、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在增压泵后的输水管路上增加了压力流量监控装置,控制装置、调速装置、增压泵及压力流量监控装置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在控制装置根据空气质量的恶劣程度(轻微污染到重度污染)通过调速装置调节增压泵工作转速、改变用水流量的同时,压力流量监控装置实时监控增压泵后的输水管路内实际水流压力和流量,从而,在保证为每个高效雾化喷头提供所需水流量的同时,提高了增压泵后输水管路的安全性,整个系统使用安全性提高。
3、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效雾化喷头,该高效雾化喷头可在0.5~5MPa压降范围内的不同压力下达到良好的雾化效果,喷出的50%以上的雾滴直径在50~200μm范围内,大大提高了喷雾降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13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