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2217.7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6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美丽 |
主分类号: | F16K15/20 | 分类号: | F16K15/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气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便于对气垫体进行进气或泄气,以及形成构造简易的模组化结构,以具有降低制造成本、便于组装等特点的气嘴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可充气、泄气的气垫体通常具有一阀体,使用时借助阀体内气室阀口的开启、关闭,来控制气垫体内气体的进气及泄气。
现有的阀体普遍地存在构造复杂等缺点,导致制造成本高且不易组装,甚至其进气、泄气的操作也不便捷。
因此,现有的阀体构造实有改善的必要,本设计人基于产品不断创新改善的理念,本着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终有本专利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嘴结构,其可形成模组化结构,以降低制造成本且便于组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嘴结构,包含有一气室体、一作动杆和一弹性体;气室体设有相连通的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和一气室,该气室的底侧贯穿于气室体之外而形成开孔状,该气室的底侧被一底座所封闭;作动杆设于气室中,该作动杆底侧设有一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阶部,该作动杆上端穿设第一通孔之外;弹性体设于气室中,且弹性抵顶前述阶部,使该阶部封闭第一通孔;当按压作动杆使阶部下移,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连通,外部空气进入第一通孔,再进入第二通孔,进而对一气垫体进行进气或泄气。
上述第二通孔连接一管体。
上述气室体表面设有一卡掣沟,而底座设有数个卡掣体,该卡掣体卡掣于卡掣沟,使底座固定于气室体底侧。
上述气室体上侧设有数个突体。
上述作动杆环侧设有数个卡抵部,而一具备弹性的密封体设有一形状配合该卡抵部的卡抵孔,使该卡抵孔套设于卡抵部,以将密封体设于阶部上侧。
上述作动杆上端套设一具有突缘的按压部,以便手部按压作动杆。
上述弹性体为弹簧。
上述弹性体下端套设于一具备弹性的垫体,该垫体套设于所述气室的底侧,以将该气室的底侧密封。
上述气嘴结构还包含有一壳体,以供容装由气室体、作动杆、弹性体所构成的气嘴。
上述壳体表面设有一饰片。
上述壳体表面设有至少一对应作动杆的开孔。
上述壳体设有至少一容设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形成一模组化的结构,当使用者按压作动杆时,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连通,外部空气可进入第一通孔,再经由气室进入第二通孔,进而可便于对气垫体进行进气;而若是气垫体被下压,则气垫体中的气体即可经由第二通孔、气室、第一通孔进行泄气;当按压作动杆的压力消除时,可借助弹性体的弹性力来抵顶作动杆,使其向上移动回复原状,亦即再次封闭第一通孔,而保持气嘴气密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嘴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嘴进行进气的使用实施例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作动杆被弹性体抵顶而恢复原状的使用实施例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组合的另一使用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组合的另一使用实施例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组合的再一使用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气嘴与壳体组合的再一使用实施例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气嘴 10 气室体 11 第一通孔
12 第二通孔 13 气室 14 管体
15 卡掣沟 16 底座 161 卡掣体
17 突体 20 作动杆 21 阶部
22 卡抵部 23 密封体 231 卡抵孔
24 按压部 241 突缘 30 弹性体
31 垫体 90 壳体 91 上壳
911 开孔 92 下壳 921 容设槽
93 固定件 94 饰片 94a 饰片
94b 饰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美丽,未经郑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22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