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2528.3 | 申请日: | 201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浩;谭明生;夏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20;H01M2/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是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卷绕或叠置成极芯后,将极芯放入电池壳体和盖板形成的空腔内,内部注入电解液经封口化成等步骤后即得,但实际上,还需要进行包装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安全的电池,要在其电池端部安装保护线路板才能用于给负载供电,行业内常将还未安装保护线路板的电池称作电芯。电芯的端部即是盖板,盖板的盖板本体作为一个电极,而盖板本体上安装的与盖板本体绝缘的铆钉作为另一个电极。
现有电池实现保护线路板与电芯电气与机械连接的方法如下:
一般电气连接通过连接带(带状的复合镍带或镍带、钢带)连接电芯端部和保护线路板,连接常采用激光焊、电阻焊、超声波焊、锡焊等各种焊接方式。采用焊接的方式容易出现虚焊、连接可靠性较差、工序多等问题。
保护线路板通过置于端盖内采用卡扣、胶接或注塑等等方式固定在电芯端部,实现其保护线路板与电芯的机械连接。然而此种机械连接的方式存在连接不牢,易松动,易掉落等的问题。
改进地方案:采用螺钉将端盖和保护线路板等固定在电芯端部,保护线路板和电芯端部之间电连接通过连接带焊接连接。这种方案显著改进了其机械连接方式,但其仍然存在电气连接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对于焊接的质量现阶段没有好的无损检测方法与生产线设备投入大、生产工序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连接件同时提供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及位于电芯端部的支架、保护线路板和端盖;支架设置于电芯端部上,保护线路板设置于支架上,支架和保护线路板容纳于端盖内;
电芯端部上设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极,称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保护线路板上设有作为电输入端的第一电输入端和第二电输入端,及设有作为电输出端的金手指;
第一电极和第一电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极和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其中,还包括若干连接件,连接件依次穿过支架、保护线路板和端盖将三者固定在电芯端部上,第一电极和第一电输入端的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和第二电输入端的电连接均通过所述连接件直接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构紧凑,并且能够缩短电芯与保护线路板的连接距离以减小电池的内阻。并且少了专用的连接带,少了连接带的多次焊接,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连接带进行电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仅机械连接良好,其电连接也非常可靠,同时,其可靠性更高、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固定生产设备投入更少等、缩减了电池生产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架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保护线路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1及位于电芯端部10的支架2、保护线路板3和端盖4;支架2设置于电芯端部10上,保护线路板3设置于支架2上,支架2和保护线路板3容纳于端盖4内。
电芯端部10上设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极,称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保护线路板3上设有作为电输入端的第一电输入端和第二电输入端,及设有作为电输出端的金手指34。
第一电极和第一电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极和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还包括若干连接件,连接件依次穿过支架2、保护线路板3和端盖4将三者固定在电芯端部10上,第一电极和第一电输入端的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和第二电输入端的电连接均通过所述连接件直接连接。
如上所说的连接件选自各种导电良好的导体,比如各种金属、合金等材料,其目的是用作机械连接的同时,如果有需要,也能用作电连接,只要能实现良好机械连接又能保证保护线路板3和电芯1的电连接即可,比如连接件为螺钉或者销钉。优选为螺钉5。采用螺钉5显然由于螺钉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更易于实现机械配合的同时也能保证优良的电连接。
保护线路板3上面设置有过充、过放、过流保护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为该第一电输入端和第二电输入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为金手指34,金手指34用于与用电器端子接触,金手指34最少两个,一般三个也有三个以上的,分别为P+、P-、NTC、ID、信号输入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2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门铰链及具有该外门铰链的保险柜门结构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红外保暖鼠标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