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钉器退壳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3430.X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聂铄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铄苏 |
主分类号: | B25C1/00 | 分类号: | B25C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1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钉器退壳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钉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射钉器的射钉弹退壳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射钉器退壳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在活塞杆后端设有顶杆,当在活塞杆回复原位时,位于弹膛内的射钉弹就会在顶杆的作用下退出,实现弹壳的退出,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射钉弹在工作后弹壳常存在破损,如此顶杆无法将弹壳顶出;其二是在弹膛体上设置的退壳装置,当需要退壳时取出弹膛体方可实现退壳,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射钉器操作程序过多,使用麻烦;其三是在弹膛体内设有退壳钩,推动退壳钩实现退壳,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由于退壳钩为一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容易使弹壳破损,从而造成退壳效果不好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简捷、可靠地实现退壳的射钉器退壳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设计一种射钉器退壳机构,包括中套管和弹膛体,在所述中套管后端同轴线安装有弹膛体,该弹膛体前部凸出部分伸入中套管内腔,其要点是:在位于所述中套管外的弹膛体上活套有退弹套,该退弹套后部为退弹套底板,所述弹膛体后端穿出所述退弹套底板,在所述弹膛体后端与所述退弹套底板相接处沿轴向开有弹膛,在该弹膛内沿环向开有台阶,并该台阶深度小于所述退弹套底板厚度,位于所述弹膛体上的台阶部分为弹膛台阶,位于所述退弹套底板上的台阶部分为退壳台阶;在所述弹膛体外侧壁上径向装有第二限位销,并在所述退弹套外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销移动的第二滑槽。
本实用新型是在对传统射钉器退壳机构退壳效果差的基础上设计的,将本实用新型装在射钉器上,当射钉器完成一次射钉后,在人力的作用下,中套管向前移动,射钉器中的第一限位销相对于中套管移动到中套管后部时,第一限位销与退弹套的前端接触,在第一限位销的作用,退弹套向后移动,由于弹壳后部靠在退壳台阶上,故在退壳台阶向后推力的作用下,实现退壳,而此时由于第二限位销的存在,退弹套向后移动时可有效地防止退弹套滑出。本实用新型的弹膛和退壳台阶是由弹膛体和退弹套底板组合后形成的,退壳台阶一部分位于弹膛体上,另外一部分位于退弹套底板上,因此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弹膛体和退弹套底板组合后直接加工弹膛,既易于加工,又减少了累计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结构是:所述中套管一端外壁为台阶状,并该中套管外壁直径前大后小,所述退弹套前部套装在中套管的小径端外,后部套装在所述弹膛体外,如此设计退弹套的安装更加可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加工方便,能够实现射钉弹壳快速的退出,因此射击频率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上述附图中各编号的意义是:1.外套管,2.中套管,3.弹膛体,4.第一滑槽,5.第一限位销,6.弹膛,6a.弹膛台阶,7.退壳台阶,8.退弹套,8a.退弹套底板,8b.第二滑槽,9.第二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射钉器退壳机构,由外套管1、中套管2、弹膛体3、第一限位销5、弹膛6、退弹套8和第二限位销9组成,所述外套管1活套在设有第一滑槽4的中套管2外,在外套管1前部设有第一限位销5,该第一限位销5外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4内,在所述中套管2后端同轴线安装有弹膛体3,所述弹膛体3前部凸出部分伸入中套管2内腔,在位于所述中套管2外的弹膛体3上活套有退弹套8,该退弹套8后部为退弹套底板8a,所述弹膛体3后端穿出所述退弹套底板8a,在所述弹膛体3后端与所述退弹套底板8a相接处沿轴向开有弹膛6,在该弹膛6内沿环向开有台阶,并该台阶深度小于所述退弹套底板8a厚度,位于所述弹膛体3上的台阶部分为弹膛台阶6a,位于所述退弹套底板8a上的台阶部分为退壳台阶7;在所述弹膛体3外侧壁上径向装有第二限位销9,并在所述退弹套8外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销9移动的第二滑槽8b。
所述中套管2一端外壁为台阶状,并该中套管2外壁直径前大后小,所述退弹套8前部套装在中套管2的小径端外,并该退弹套8前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4内,所述中套管2后部套装在所述弹膛体3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本实用新型装在射钉器上,当射钉器完成一次射钉后,在人力的作用下,中套管2向前移动,当第一限位销5相对于中套管2移动到中套管2后部时,第一限位销5与退弹套8的前端接触,在第一限位销5的作用,退弹套8向后移动,由于弹壳后部靠在退壳台阶7上,故在退壳台阶7向后推力的作用下,实现退壳,而此时由于第二限位销9的存在,退弹套8向后移动时可有效地防止退弹套8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铄苏,未经聂铄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3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光机液位自动检测及加液系统
- 下一篇:一种坐便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