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絮凝沉淀塔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3854.6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谢淑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沉淀方式处理污水的絮凝沉淀塔。
背景技术
沉淀是水处理工艺中固液分离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出水的水质,对于生活、生产中经常出现小规模污水排放或远离市政管道的场所,通常需要设置独立的简易污水处理装置,使之符合排放标准,若要通过排管与市政管道连通,那投资则是相当巨大,因此,利用沉淀池对污水作简易处理是现在常见的方式。
目前利用沉淀方式对水进行处理的工艺通常有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协管沉淀池等,其中斜管沉淀池效率最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沉淀效果和效率明显降低,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沉淀效果好、结构简单的絮凝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絮凝沉淀塔,包括塔体,在塔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塔体内部设置有中心导流筒,所述中心导流筒上端与进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絮凝沉淀塔,其所述中心导流筒下端呈喇叭口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絮凝沉淀塔,其在中心导流筒下端通过连接件设置有挡板,中心导流筒与挡板之间留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絮凝沉淀塔,其在塔体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口,在塔体与沉淀物排出口之间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絮凝沉淀塔,其所述塔体下部的垂直截面呈倒置的锥形,其周边设置有塔体支架。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塔体内的中心导流筒对水进行分布,同时采用中心导流筒下端的喇叭口设计与挡板配合,使从中心导流筒中流出的水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固液之间的分离,提高沉淀后出水的水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塔体,2为出水口,3为出水口,4为中心导流筒,5为连接件,6为挡板,7为沉淀物排出口,8为阀门,9为塔体支架,10为集水池,11为潜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絮凝沉淀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1顶端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通过管道与设置在集水池10中的潜污泵11连通;在塔体1上部侧面设置有出水口3,在塔体1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口7,塔体1与沉淀物排出口7之间设置有阀门8,用于控制沉淀物的排出;所述塔体1下部的垂直截面呈倒置的锥形,其周边设置有塔体支架9,塔体底部通过倒置锥形的设置,使污泥的排放更加方便、集中,污水中的污泥等在重力作用下则沉淀于塔体锥形部,澄清的水从沉淀池上部的出水口排出。
其中,在所述塔体1内部设置有中心导流筒4,所述中心导流筒4上端与进水口2连通,其下端呈喇叭口型,在中心导流筒4下端通过钢筋连接有挡板6,使中心导流筒4与挡板6之间留有缝隙,水从所述缝隙中流出,中心导流筒下端喇叭口的设计以及与挡板的配合,能使从中心导流筒流出的水分布更加均匀,固液之间的分离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出水的水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3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袋式除尘器中提升阀门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麻将机的升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