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4452.8 | 申请日: | 201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祁文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文发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14;E03C1/16;E03C1/18;E03B11/16;E03D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11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节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民用节水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需要水,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转都离不开水这一基本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可能丝毫感觉不到水的危机。但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173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在缺水的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的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在增加。大家已不同程度地察觉到,生活的自然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一些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触目惊心。我国许多地方面临着“有水皆干、有水皆污”以及“湿地退化、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入海水量减少”等严峻水问题的挑战。本实用新型从居民日常用水装置提出一种新型节水装置,旨在解决日常用水比较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新型节水装置,将常用水进行反复利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尤其农村具有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由集水系统和冲水系统两部分组成,集水系统由洗脸装置1、洗浴装置2、洗菜装置3、滤清器4、节水管道5、水池6、溢流装置7、底漏8、水池盖口9组成;集水系统的洗脸装置1、洗浴装置2、洗菜装置3、通过滤清器4过滤经节水管道5收集在水池6内,水池6设有安全溢流装置7,当水池6集水超过安全线就会通过溢流装置7经底漏8排出,水池6上设有水池盖口9。冲水系统由电源插头10、水泵11、电源线12、小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3、小便池14、大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5、大便池16、洗拖把池水电联动开关17、洗拖把池18、水泵出水管道19组成。冲水系统是由水泵11动力排水,冲水开关是一个水电联动开关,打开冲水开关时,也同时启动了水泵11,即达到压力排水冲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冲水效果明显,达到节水的目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为:洗脸装置1、洗浴装置2、洗菜装置3、滤清器4、节水管道5、水池6、溢流装置7、底漏8、水池盖口9、电源插头10、水泵11、电源线12、小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3、小便池14、大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5、大便池16、洗拖把池水电联动开关17、洗拖把池18、水泵出水管道19。
具体实施方法
实例1
本实用新型由集水系统和冲水系统两部分组成,集水系统由洗脸装置1、洗浴装置2、洗菜装置3、滤清器4、节水管道5、水池6、溢流装置7、底漏8、水池盖口9组成;集水系统的洗脸装置1、洗浴装置2、洗菜装置3、通过滤清器4过滤经节水管道5收集在水池6内,水池6设有安全溢流装置7,当水池6集水超过安全线就会通过溢流装置7经底漏8排出,水池6上设有水池盖口9。冲水系统由电源插头10、水泵11、电源线12、小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3、小便池14、大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5、大便池16、洗拖把池水电联动开关17、洗拖把池18、水泵出水管道19组成。冲水系统是由水泵11动力排水,冲水开关是一个水电联动开关,打开冲水开关时,也同时启动了水泵11,即达到压力排水冲洗的目的。
实例2
其结构与实例1相同,冲洗小便池14时,当压下小便池14旁的小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3时,也同时也启动了水泵11,水泵11将水池6的集水抽出,经水泵出水管道19,将水带压排出,达到冲洗小便池14的目的。
实例3
其结构与实例1相同,冲洗大便池16时,当压下大便池16旁大便池水电联动开关15时,也同时也启动了水泵11,水泵11将水池6的集水抽出,经水泵出水管道19,将水带压排出,达到冲洗大便池16的目的。
实例4
其结构与实例1相同,冲洗拖把时,当压下洗拖把池18旁洗拖把池水电联动开关17时,也同时也启动了水泵11,水泵11将水池6的集水抽出,经水泵出水管道19,将水带压排出,达到冲洗拖把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文发,未经祁文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4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