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磨机磨辊轴承循环冷却润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4607.8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春;史金飞;陈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峘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G01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磨机磨 辊轴 循环 冷却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磨机的磨辊轴承油浴式循环冷却润滑系统,属于稀油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磨机的碾压力是通过磨辊轴承传递到磨辊与磨盘之间的,磨辊轴承要承受巨大载荷,尤其对于矿渣立磨机,需要提供比煤磨、生料水泥磨更大的碾压力,轴承是磨辊转动机构中的易损部件,所以磨辊轴承的良好润滑对于磨辊能否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油浴式循环冷却稀油润滑,润滑过程中,为保证轴承腔内有一定量的润滑油液,以及维持液面的相对稳定,一般皆设置有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且所述供油管路的进油口和回油管路的回油口分别设置于轴承腔内,该回油管路回油口的高度决定着轴承腔内油液面的高度,回油管路的回油口通常设置在磨辊辊轴端面,回油管路的尾段穿过磨辊主轴进入轴承腔,这局限了回油口的位置,不能很好地控制润滑油液面处于合适的高度。
另外,一台润滑主泵同时给多个磨辊轴承腔供油,必须保证每条供油管路的流量都一致,否则易出现一处磨辊轴承腔供油不足,而另一处供油过多溢出。每个轴承腔的回油口配置回油管路,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200810122504.5所述,其通过采用喷射泵将腔内的润滑油抽回润滑站油箱。而喷射泵的回油能力受主泵流量制约,因此,需要大流量的主泵配合,对油站成本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磨机磨辊轴承循环冷却系统,其通过采用齿轮泵进行回油管路中的回油动力供给,同时在齿轮泵进油口以及润滑油箱之间配置补偿油路,以避免齿轮泵吸空损坏。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磨机磨辊轴承循环冷却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油油箱、供油管路、一个以上的磨辊轴承腔以及回油管路,供油管路包括主供油泵以及通往各个磨辊轴承腔的供油支路,主供油泵进油口通过供油管与润滑油油箱连接,而主供油泵出油口则通过供油管与各个供油支路进油口连通,且每一个供油支路的出油口通过开设于辊轴上的辊轴供油管道与相应的磨辊轴承腔连通,另外,每一个磨辊轴承腔皆对应配置有一个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进油口通过开设于辊轴上的辊轴回油管道与磨辊轴承腔连通,而回油管路出油口则通过回油管与润滑油油箱连通,所述供油支路上安装有供油截流阀以及供油流量计,所述回油管路上配置有齿轮泵,该齿轮泵进油口通过回油管与辊轴回油管道连通,而齿轮泵出油口则通过回油管与润滑油油箱连接,且齿轮泵进油口与润滑油油箱之间还配置有补偿油路,同时该补偿油路上安装有补偿油截流阀。
所述齿轮泵进油口与辊轴回油管道之间的回油管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油汛号器。
所述辊轴回油管道的进油口与弧形接管连接。
所述供油流量计为数显流量计。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一条供油支路上安装供油截流阀以及供油流量计,则可以调节供油截流阀以控制各磨辊的供油量,使得磨辊供油均匀,避免出现由于供油不均导致的某些磨辊轴承腔供油不足,而某些磨辊轴承腔供油过多溢出,而供油流量计可现场显示流量数据,便于现场流量调节,并可在中控计算机上实时监测各路供油流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泵进行回油动力,则与喷射泵相比,齿轮泵回油可靠,成本低廉,且回油能力不受主泵流量制约,只需保证每条回油管路上的齿轮泵流量略大于相应的磨辊轴承腔的供油量即可,有效地节约了主供油泵流量,降低成本;
3、本实用新型在齿轮泵进油口以及润滑油箱之间设置了补偿油路,使得齿轮泵中持续有润滑油通过,避免磨辊轴承腔回油吸空而发生齿轮泵损坏;
4、本实用新型在磨辊回油管的进油口处连接有一弧形管,即磨辊轴承腔内的润滑油通过该弧形管导入回油管路,因此,可以通过安装不同弧度规格的弧形管,以获取任意高度的回油口,与现有技术中回油口必须位于磨辊端面的设计限制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任意设计回油口高度,以实现控制磨辊轴承腔内润滑油液面的目的,不受磨辊轴承腔结构的影响;
5、润滑油在磨辊轴承腔中的循环,既起到润滑磨辊轴承的作用,又可以将磨辊轴承工作产生的热量带走,冷却轴承,轴承损坏初期,会出现油液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回油管路上配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从轴承腔抽出的油液温度,能够做到故障提前预警,并准确确定出现异常的磨辊,防止轴承严重损坏后造成停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润滑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磨辊轴承腔回油管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峘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峘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4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水压力控制装置
- 下一篇:横向安装可调角度的LED室内照明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