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5205.X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梅宗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宗禄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流器。
背景技术
井下节流技术就是在井下某一位置座放一定规格的节流器,以实现井筒中节流降压,将压能转变成动能,提高流体流动速度,使节流后的流体始终保持临界流动状态,减少井口压力波动对井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防止水合物生成。
传统的节流器存在以下不足:1、一级密封和二级密封均为线状密封,缺点是在井下气体压力或凝析油腐蚀的作用下线状密封会很快失效;2、一级起动密封弹簧是内置式,缺点是弹力不足导致一级密封不起动。3、下部无防砂管,缺点是气流将井内砂粒带到节流器上方,造成节流器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节流器,该节流器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能有效避免节流器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节流器,主要由节流器本体、以及套装在节流器本体上的一级密封起动座构成,所述一级密封起动座的下端与弹簧相连,其上端设置有一级密封圈,所述一级密封圈的上方设置有二级密封筒,二级密封筒与一级密封圈之间设置有二级密封起动座。
所述一级密封圈与节流器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隙,一级密封起动座的上端面与间隙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所述间隙的下端设置在一级密封圈的下端面上,间隙的上端设置在一级密封圈的上下端面之间。
所述二级密封筒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坡面,该坡面沿远离节流器本体的方向而向上延伸,所述二级密封起动座上端面与二级密封筒下端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所述节流器本体的下部设置有防砂管,从而能防止井下气流将砂粒带到节流器上方而造成节流器堵塞。
所述弹簧设置在节流器本体的外壁上,避免由于弹力不足导致一级密封起动座不能起动。
所述一级密封圈、二级密封筒和二级密封起动座均套装在节流器本体上。
所述节流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杆,用于井下气流通过。
所述二级密封筒的上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节流器本体为一体结构。
上述一级密封圈和二级密封筒均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级密封圈的上方增加二级密封筒,且二级密封筒为圆柱体,从而在线状密封的基础上实现了面密封,增加了节流器的密封效果,且延长了节流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节流器下部增设防砂管,从而能有效避免节流器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节流器本体;2-一级密封起动座;3-弹簧;4-一级密封圈;5-二级密封筒;6-二级密封起动座;7-间隙;8-坡面;9-防砂管;10-中心杆;1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节流器本体1、以及套装在节流器本体1上的一级密封起动座2构成,所述一级密封起动座2的下端与弹簧3相连,其上端设置有一级密封圈4,所述一级密封圈4的上方设置有二级密封筒5,二级密封筒5与一级密封圈4之间设置有二级密封起动座6。
一级密封圈4与节流器本体1之间设置有间隙7,一级密封起动座2的上端面与间隙7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当将节流器座放到井下的预定位置后,弹簧3对一级密封起动座2施以一定向上的弹力,一级密封起动座2受到弹簧3的弹力作用从而向上移动,其上端面进入一级密封圈4与节流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7中,由于一级密封圈4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从而在一级密封起动座2的挤压作用下向四周的井筒方向膨胀,最终,一级密封圈4与井筒实现线状密封。
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防止井下气体从一级密封圈4和节流器本体1之间通过,所述间隙7的下端设置在一级密封圈4的下端面上,间隙7的上端设置在一级密封圈4的上下端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宗禄,未经梅宗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5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