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稀释混合功能的沉降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5737.3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2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1;B01D21/24;B01F5/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稀释 混合 功能 沉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降槽,尤其涉及适用于氧化铝及其它湿法冶炼行业中沉降设备的具有稀释混合功能的沉降槽,它能够使经进料管进入沉降槽的料浆按比例混入槽内的清液,料浆被稀释到适合于沉降的固含浓度范围。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或其它湿法冶炼生产过程中,沉降槽是一种常用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固液混合料浆中的液体和固体分离。料浆的固含在某一范围时,絮凝剂能够发挥最大的沉降效率,但是未经稀释料浆的固含要远高于上述范围,不利于沉降过程的进行,因此,必须先将料浆稀释。过去,这一稀释过程都在沉降槽外进行,需增加单独的料浆稀释搅拌槽,液体输送泵,相应的管道系统等,使整个沉降系统结构冗长复杂,制造、维修成本及能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具有稀释混合功能的沉降槽,目的是在沉降槽内完成稀释混合的作用,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具有稀释混合功能的沉降槽,包括分料筒,进料管的一端设在分料筒内的清液层中,进料管从分料筒的侧壁进入。
所述的进料管由下述结构构成:设在清液层中的吸入管扩张段,与吸入管扩张段连接的吸入管混合段,与吸入管混合段连接的吸入管吸入段,与吸入管吸入段连接的吸入管锥段,与吸入管锥段连接的吸入管直段,与吸入管直段连接的喷管。
所述的进料管吸入管混合段从分料筒的侧壁进入。
所述的喷管和吸入管吸入段上设有絮凝剂加入管。
所述的喷管上的絮凝剂加入管设在靠近吸入管直段的一端。
所述的吸入管吸入段的中部设有絮凝剂加入管。
所述的吸入管混合段和吸入管吸入段上设有吊杆连接板。
所述的吸入管混合段上的吊杆连接板设在靠近吸入管扩张段的一端。
所述的吸入管吸入段上的吊杆连接板设在靠近吸入管混合段的一端。
所述的吸入管混合段上的吊杆连接板设在分料筒侧壁的内侧。
所述的喷管为圆柱形钢管,长度为进料管长度的一半,进口焊接了连接法兰,出口焊接了锥形喷嘴,喷嘴锥角为22-28°。
所述的喷管的出口的喷嘴插入到吸入管锥段内。
所述的吸入管吸入段的锥角为22-28°。
所述的絮凝剂加入管出口位于中心轴线上,成45°斜切口,朝向液流方向。
所述的絮凝剂加入管与喷管和吸入管吸入段垂直。
所述的进料管水平设置。
所述的在分料筒内吸入管扩张段外侧设有絮凝剂加入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结构简单,不需要配置额外的料浆稀释搅拌槽、液体输送泵,及相应的管道系统等。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利用料浆本身的压力和流速,利用进料管内流动料浆产生的自吸作用,使料浆经过进料管时局部产生负压,带入一定比例的清液,将槽内清液吸入进料管,达到稀释料浆的作用,整体结构紧凑;并能够通过改变进料管结构尺寸,满足不同固含的料浆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部分剖示图。
图3是进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中:1、槽体;2、分料筒;3、喷管;4、吸入管直段;5、絮凝剂加入管;6、吊杆连接板;7、吸入管锥段;8、吸入管吸入段;9、吸入管混合段;10、吸入管扩张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稀释混合功能的沉降槽,包括分料筒2,进料管的一端设在分料筒2内的清液层中,进料管从分料筒2的侧壁伸出,如图2所示沿槽内分料筒切线方向进入分料筒内,进料管水平设置。进料管由下述结构构成:设在清液层中的吸入管扩张段10,与吸入管扩张段10连接的吸入管混合段9,与吸入管混合段9连接的吸入管吸入段8,与吸入管吸入段8连接的吸入管锥段7,与吸入管锥段7连接的吸入管直段4,与吸入管直段4连接的喷管3。
进料管的吸入管混合段9从分料筒2的侧壁进入;喷管3和吸入管吸入段8上设有絮凝剂加入管5,喷管3上的絮凝剂加入管5设在靠近吸入管直段4的一端,吸入管吸入段8的中部设有絮凝剂加入管5;在分料筒内吸入管扩张段外侧设有絮凝剂加入管;吸入管混合段9和吸入管吸入段8上设有吊杆连接板6,起吊挂支撑作用,吸入管混合段9上的吊杆连接板6设在靠近吸入管扩张段10的一端,吸入管吸入段8上的吊杆连接板6设在靠近吸入管混合段9的一端,吸入管混合段9上的吊杆连接板6设在分料筒2侧壁的内侧;所述的喷管3为圆柱形钢管,长度为进料管长度的一半,进口焊接了连接法兰,出口焊接了锥形喷嘴,喷嘴锥角为22-28°,喷管的出口的喷嘴插入到吸入管锥段7内,喷管3的连接法兰端伸出槽体1;吸入管吸入段的锥角为22-28°;絮凝剂加入管5出口位于中心轴线上,成45°斜切口,朝向液流方向,絮凝剂加入管5与喷管3和吸入管吸入段8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5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