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式制动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6376.4 | 申请日: | 201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1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 |
主分类号: | F16D65/10 | 分类号: | F16D65/10;F16D65/833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2910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水冷式制动鼓。
背景技术
重型车辆制动系统中的水冷式制动鼓的结构设计,需要兼顾鼓体强度和水冷却效果两个方面。对此,公开号为CN201396387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设有环形加强筋的制动鼓,其特点是在鼓身上铸有环形加强筋,这些环形加强筋既能够提高鼓身强度,同时又可以通过增加鼓身的表面积来提高水冷却效果。从该专利说明书附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些环形加强筋均设置在鼓腰位置,并且在该制动鼓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环形加强筋与制动鼓端口之间的区域还设有一段增厚结构,其目的显然在于加强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位的强度。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由于所述环形加强筋并未延伸到该增厚结构上,加之该增厚结构本身由于厚度原因导致散热困难,因此仅仅依靠表面凹凸不平的颗粒或线条难以使该增厚部位得到较好地冷却,故制动鼓的开裂隐患仍未完全消除。而传统观念却认为,由于已在制动鼓的端口位置处设置了增厚结构,增加了抗裂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缺少对该增厚结构的冷却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较好的水冷式制动鼓,彻底消除开裂隐患。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水冷式制动鼓,包括鼓体,所述鼓体的外壁上靠近鼓体端口的区域设置有增厚结构,所述增厚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至少延伸至鼓腰处的螺旋槽。
作为改进,所述螺旋槽的数量为至少两条,并且所述的至少两条螺旋槽旋向一致且互不相交。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槽的数量为四条。
作为改进,所述各螺旋槽的进口和出口分别沿周向均布在鼓体上。
作为改进,所述螺旋槽的进口和出口分别靠近鼓体的两端。
作为改进,所述增厚结构与鼓体为一体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整条螺旋槽在制动鼓表面各处的深度一致。
作为改进,所述螺旋槽的出口连接有一段朝鼓体轴向偏移的导流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朝鼓体外壁上的增厚结构的表面淋喷冷却水,冷却水从螺旋槽的进口冲入后沿螺旋槽螺旋式的推进,最后从螺旋槽的出口流出,类似于水泵的抽水作用,使冷却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在鼓体的外周面上螺旋式的流经并进行冷却,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冷却水的损失,方便对出口的水流加以利用,并且还能够保证从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位一直到鼓腰的整体冷却效果,从而使鼓体端口部位的开裂问题得以解决,彻底的消除了制动鼓的开裂隐患,整个鼓体表面无须设置凹凸不平的颗粒或线条等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水冷式制动鼓兼顾了鼓体强度和水冷却效果,尤其适用于货车等重型汽车的制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水冷式制动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鼓体1、鼓体端口2、鼓腰3、增厚结构4、螺旋槽5、螺旋槽501、螺旋槽502、进口601、进口602、出口701、出口702、导流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水冷式制动鼓,包括鼓体1,所述鼓体1的外壁上靠近鼓体端口2的区域设置有增厚结构4,所述增厚结构4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至少延伸至鼓腰3处的螺旋槽5。增厚结构4保证了鼓体端口2处的强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朝鼓体1外壁上的增厚结构4的表面淋喷冷却水,冷却水从螺旋槽5的进口冲入后沿螺旋槽5螺旋式的推进,最后从螺旋槽5的出口流出,类似于水泵的抽水作用,使冷却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在鼓体1的外周面上螺旋式的流经并进行冷却,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冷却水的损失,方便对出口的水流加以利用,并且还能够保证从制动鼓上最容易开裂的端口部位一直到鼓腰3的整体冷有效却,从而使鼓体端口2部位的开裂问题得以解决,彻底的消除了制动 鼓的开裂隐患。所述螺旋槽5的进口和出口最好分别靠近鼓体1的两端,使整个鼓体1在其长度方向上均能够有效冷却。
增厚结构4可采用多种形式。图1所示的增厚结构4采用直接在鼓体1的壁上加厚,因此增厚结构4与鼓体1为一体结构,其优点在于可同时铸造成型。当然,增厚结构4也可以是环形可分离的加强箍,或是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纵向肋条,它们作用都是通过加厚鼓体1的壁厚来增加强度,在本专利中统称为“增厚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未经冯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6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