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7011.3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峰;董迁;李钟;吴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8 | 分类号: | E02D27/48;E02D37/00;E04G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建筑 松散 毛石 基础 加固 装置 | ||
1.一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与古旧毛石基础(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古旧毛石基础(1)的外侧面由锚杆(5)固定有至少一道钢腰梁(2),穿过钢腰梁自外向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倾斜浇注有至少一排空心注浆锚桩(9),空心注浆锚桩的外端有丝扣,穿过钢腰梁(2)后由螺帽(8)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7)连接,古旧毛石基础(1)的最外侧浇注有混凝土圈梁(4),上述钢腰梁(2)、锚杆(5)、垫圈(6)、楔形锚具(7)和螺帽(8)均被埋在混凝土圈梁(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腰梁(2)为槽钢,槽钢双肢嵌入古旧毛石基础(1)的内部,锚杆(5)穿过槽钢的腹板插入古旧毛石基础(1)的内部,锚杆(5)的外端垫有垫圈(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注浆锚桩(9)的倾斜角度是8~10°,直径是25~50mm,间距为750~1000mm,空心注浆锚桩(9)的下端位于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500mm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4)的内部有钢筋,所述钢筋与锚杆(5)的伸出端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4)外侧设置双层沥青防水处理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4)的底面设置有垫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70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古建筑外墙预应力钢带加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临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