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7375.1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乔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红军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玻璃钢 化粪池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
二、背景技术
对于城镇生活污水,原来采用砖混结构化粪池进行处理。砖混结构化粪池需要随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施工麻烦,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渗漏,污染地下水或者导致建筑物地基松软、沉降,导致建筑不安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人们设计出玻璃钢的化粪池,这种化粪池将污染处理系统集成到一个设备中,预先在工厂内生产,直接吊装在建筑的底部或周边位置的地下,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容易,并且耐用,不易渗漏的特点,近年来在全国推广的比较快,但是由于大多都采用圆筒形的结构,承压能力有限,不够结实,另外就是出渣口设置不合理,不利于清渣。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实耐用、清渣方便的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含有筒形池体,在筒形池体两端为近似球面的封头,两个封头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内设有两个隔板将该化粪池隔成三个腔室,从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依次为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污水室;所述的隔板上设有圆形的过滤器,所述池体上部设有两个检查、出渣口,其中一个检查、出渣口同时连通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另一检查、出渣口连通污水室;该化粪池的筒体内壁设有一定数量的环形加强筋。
所述的过滤器的上设有污水处理生物填料。
所述的环形加强筋的环内设有“井”字形支撑架。
所述的筒形池体为圆柱筒形。
所述的筒形池体为波纹圆筒形,池体的横截面的波纹为拱形和梯形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采用了在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污水室的上部均设有检查、出渣口,便于每个腔室的检查和出渣,并且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共用一个检查、出渣口,能够减少一个开口,节约成本。
另外在环形加强筋中设置“井”字形架,使该化粪池的径向承压能力更强,更结实,其筒形池体的横截面的波纹为拱形和梯形交错布置,也能提高其承压能力。
四、附图说明
图1为该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正视全剖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该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正视全剖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或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图4,图中一种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含有筒形池体1,在筒形池体两端为近似球面的封头2,两个封头2上分别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池体1内设有两个隔板5将该化粪池隔成三个腔室,从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依次为第一沉淀室101、第二沉淀室102、污水室103;所述的隔板5上设有圆形的过滤器7,所述池体1上部设有两个检查、出渣口9和10,其中一个检查、出渣口9同时连通第一沉淀室101和第二沉淀室102,另一检查、出渣口10连通污水室103;该化粪池的筒体内壁设有一定数量的环形加强筋6。
所述的过滤器7的上设有污水处理生物填料8。
所述的环形加强筋6的环内设有“井”字形支撑架11。
所述的筒形池体1为圆柱筒形。
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3、图4,图中一种整体式玻璃钢化粪池,含有筒形池体1,在筒形池体两端为近似球面的封头2,两个封头2上分别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池体1内设有两个隔板5将该化粪池隔成三个腔室,从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依次为第一沉淀室101、第二沉淀室102、污水室103;所述的隔板5上设有圆形的过滤器7,所述池体1上部设有两个检查、出渣口9和10,其中一个检查、出渣口9同时连通第一沉淀室101和第二沉淀室102,另一检查、出渣口10连通污水室103;该化粪池的筒体内壁设有一定数量的环形加强筋6。
所述的过滤器7的上设有污水处理生物填料8。
所述的环形加强筋6的环内设有“井”字形支撑架11。
所述的筒形池体1为波纹圆筒形,池体的横截面的波纹为拱形和梯形交错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红军,未经乔红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7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