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0431.7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0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标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29/4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腐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特别是涉及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适用于高层楼房泵水。
背景技术
水泵使用时必须先灌水,排除泵内的空气,才能开机抽水。自吸泵由于泵体内有储水,所以在开机前不用另外灌水,使用方便。自吸泵的叶轮壳和连接座通常用铸铁制造,在叶轮壳和连接座与叶轮之间配合处的挡板容易生锈和腐蚀,而自吸泵通常作为井泵或者管道增压泵,一旦泵内锈蚀严重会影响水质,特别是在生活用水中,长期饮用了含有锈斑的水,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并且锈斑容易在一些较小的通水口产生累积,使自吸泵输水不通畅,影响泵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在自吸泵的叶轮壳与连接座各自挡板上安有防腐装置,降低泵体挡板与连接座生锈,保证水质,使自吸泵输水通畅的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机和泵体,电机的一头连接电机端盖,电机另一头与连接座的一端相固定,所述泵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叶轮壳,叶轮壳与连接座的另一端相固定,在叶轮壳内安装叶轮,电机轴穿过连接座轴孔,叶轮通过电机轴带动,在叶轮壳内壁制有甲挡板,连接座内壁制有乙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挡板和乙挡板上分别安装甲、乙不锈钢衬片。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主要由电机和泵体所组成,电机和泵体通过连接座相连接固定,所述泵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叶轮壳,在叶轮壳内制有甲挡板,甲挡板上安装一层甲不锈钢衬片,甲不锈钢衬片能降低甲挡板的腐蚀生锈,在连接座内制有乙挡板,乙挡板上安装乙不锈钢衬片,乙不锈钢衬片能降低连接座的腐蚀生锈,在叶轮壳内安装叶轮,叶轮与电机轴相连接,电机中的电机轴穿过连接座,带动叶轮转动,水先从进水口进入泵体,再被输送到叶轮壳,叶轮壳内的叶轮转动后将水从出水口送出,由于叶轮不停的转动,从该处流过的水速度快,容易使叶轮壳内部生锈,并将锈斑随水带走,有了甲、乙不锈钢衬片,降低泵体与连接座的腐蚀生锈,保证了水质。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所述的甲、乙不锈钢衬片头部各自制有卡头。卡头起到定位和固定作用,防止甲、乙不锈钢衬片转动。所述在连接座的轴孔中安装油封,油封与电机轴密封配合。有了油封,防止水从轴孔通到连接座。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吸泵安装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座内安装乙不锈钢衬片主视示意图;
图3是自吸泵内安装甲不锈钢衬片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叶轮室耐腐蚀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电机1和泵体2,电机1的一头连接电机端盖11,电机另一头与连接座3的一端相固定,所述泵体2包括进水口21、出水口22和叶轮壳23,叶轮壳23与连接座3的另一端相固定,在叶轮壳23内安装叶轮4,电机轴12穿过连接座轴孔31,叶轮4通过电机轴12带动,在叶轮壳23内壁制有甲挡板7,连接座3内壁制有乙挡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挡板和乙挡板上分别安装甲、乙不锈钢衬片5、6。主要由电机1和泵体2所组成,电机1和泵体2通过连接座3相连接固定,所述泵体2包括进水口21、出水口22和叶轮壳23,在叶轮壳23内制有甲挡板7,甲挡板7上安装一层甲不锈钢衬片5,甲不锈钢衬片5能降低甲挡板7的腐蚀和生锈,在连接座3内制有乙挡板8,乙挡板8上安装乙不锈钢衬片6,乙不锈钢衬片6能降低连接座3的腐蚀和生锈,在叶轮壳23内安装叶轮4,叶轮4与电机轴12相连接,电机1中的电机轴12穿过连接座3,带动叶轮4转动,水先从进水口21进入泵体2,再被输送到叶轮壳23,叶轮壳内的叶轮4转动后将水从出水口送出,由于叶轮不停的转动,从该处流过的水速度快,容易使叶轮壳23内部生锈,并将锈斑随水带走,有了甲、乙不锈钢衬片5、6,降低泵体2与连接座3的腐蚀和生锈,保证了水质。所述的甲、乙不锈钢衬片5、6头部各自制有卡头51、61。卡头51、61起到定位和固定作用,防止甲、乙不锈钢衬片5、6转动。所述在连接座3的轴孔31中安装油封32,油封32与电机轴12密封配合。有了油封32,防止水从轴孔31通到连接座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标,未经杨明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0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介质气化立式泵
- 下一篇:一种高效自吸离心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