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真空采血管的拔塞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0713.7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0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彭宗怀;汤科;彭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宗怀;汤科;彭常斌 |
主分类号: | B67B7/10 | 分类号: | B67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真空 血管 拔塞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拔塞器具,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真空采血管的拔塞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是目前各医疗单位大量使用的采血医检器皿,由于采用管负压吸入人体血液,在检测化验时必须先将采血管上端的橡皮塞盖用手拔掉,每当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血液化验拔塞时,须用较大的力气方可拔出橡皮塞帽,而且拔塞的同时,筒管内的血液容易随塞带出沾到手上,一旦洗手不及时,极易产生交叉感染,影响医务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专利号为200520051838.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真空采血管拔塞器”,这种采血管拔塞器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代替医务工作人员在血液化验时手持中空采血管用手直接拔塞,以防止交叉感染,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固定塞帽的掉落装置,使拔出的塞帽掉落地面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而工作人员用手从地面拾捡塞帽时,同样会污染工作人员的手,不能有效地控制交叉感染,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不方便,因此,至今未生产应用于医疗单位的检测化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拔塞快捷、不掉塞帽、工作效率高、能杜绝交叉感染的一种适用于真空采血管的拔塞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真空采血管的拔塞器,包括:一左钳体和一右钳体,其具有一设置在其左右二个钳体后端由中空销轴套装连接的左手柄和可活动的右手柄,一铰接在左钳体与右钳体可活动连接处的中空关节销轴,一用于抱刹采血筒管的夹管机构通过内置右钳体空腔中的拉伸弹簧由活动叉口夹头与固定弯弧夹头可活动伸缩配合成抱刹式构造装置在右钳体前端口边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一拔塞固定装置是由塞帽围固筒套和拔塞叉头构成与左钳体前端面固接为一体呈开口叉式结构,其中拔塞叉头的弧形叉口略大于采血管外径,塞帽围固筒套内径与采血管塞的外径相匹配,所述一用于拔塞的拔塞叉头弧形叉口与塞帽围固筒套相连接处形成有一向内凸出塞帽围固筒套内弧面的弧台,该弧台作用于托住采血管塞帽向上拔出,所述用软性材料制成的手柄套分别套装左手柄和右手柄上。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钳体和手柄、拔塞装置和夹管机构中的活动叉口夹头及固定弯弧夹头均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创新,其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其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操作十分方便自如,可省时、省力,只需用手握住左右两个手柄向内轻轻用力就可以拔出塞帽,工作效率高。
2、由于在拔塞叉头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塞帽掉落的塞帽围固筒套与拔塞叉头连接为一体开口叉式结构的拔塞固定装置,与左钳体前端面固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造,使通过拔塞叉头拔出的塞帽被稳稳套入塞帽围固筒套内不会掉落在地面上,便于集中收集处理,解决了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血液化验时不用手直接拔塞。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拔出采血塞帽时,由于用力小,拔塞轻松,筒管内不会有血液带出,从而有效地控制和杜绝了患者血液的交叉感染,是一种适用于各医疗单位用真空采血管抽血检测化验时不可缺少的理想的拔塞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拔塞固定装置、2-左钳体、3-右钳体、4-中空销轴、5-左手柄、6-中空关节销轴、7-手柄套、8-右手柄、9-夹管机构、10-拉伸弹簧、11-塞帽围固筒套、12-拔塞叉头、13-活动叉口夹头、14-固定弯弧夹头、1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宗怀;汤科;彭常斌,未经彭宗怀;汤科;彭常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0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