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0999.9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4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孙全庆;陈乡;蔚龙凤;刘胖友;周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生物 处理 三相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防治及资源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三相分离器是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等厌氧反应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厌氧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相分离器如图1所示,其具有以下两个功能:一是收集分离器之下的反应室产生的沼气;二是使得在分离器之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要实现这两个功能,在厌氧反应池内设置的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条件:
(1)水和污泥的混合物在进入沉淀室之前,气泡必须得到分离。
(2)沉淀区的表面负荷应在1.5m3/(m2·h)以下,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通过入流孔道的流速不大于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
(3)由于厌氧污泥具有凝结的性质,液流上升通过泥层时,应有利于在沉淀器中形成污泥层。沉淀区斜壁角度要适当,应使沉淀在斜底上的污泥不积聚,尽快滑回反应区内。
(4)三相分离器的主要设计控制参数:
①三相分离器的倾角不小于50°以使污泥能顺利滑回反应区;
②反射板与缝隙之间的遮盖应大于100mm,以避免上升的沼气气泡进入沉淀区;
③缝隙部分的面积占池表面积的15%~20%。
气、液、固混合液上升到三相分离器内,气泡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集气室而被有效地分离排出,实现气相与固、液相分离。与气泡分离后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落回反应区,另一部分随流体沿一狭道上升,进入沉淀区。澄清液通过溢流堰排出,污泥在沉淀区絮凝、沉降和浓缩,然后沿斜壁下滑,通过污泥回流口返回反应区。由于沉淀区内液体无气泡, 故污泥回流口以上的水柱密度大于反应器内液体密度,使浓缩后的污泥能够返回反应区,达到气固液分离的目的。
由于在厌氧处理中可能会产生浮渣,传统的三相分离器没有考虑浮渣的排除,在厌氧生物处理中产生较多浮渣时,当集气室内的浮渣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堵塞沼气出口,严重时会将沼气管道全部堵塞,起不到三相分离器应有的作用,使厌氧生物处理效果降低,沼气不能收集,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其设计有集渣排渣构造,当集气室内浮渣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通过排渣管自动排出池外。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它包括一个底部开口的箱体,箱体内中部固定有集气室,集气室上端固定有浮渣槽,在浮渣槽上方、集气室顶部设有排气管;在箱体内、集气室与箱体两侧壁之间均固定有若干层三角隔板,每层三角隔板均与集气室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其在箱体内固定有2~5层三角隔板,相邻层三角隔板之间间距在200~250mm。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其在浮渣槽下方引出排渣管;排渣管管径在100~150mm。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其三角隔板为一块上表面带有多行突出的三角形结构的平板;三角隔板内顶角采用圆弧形,三角形角度在55~60°。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其特集气室顶部高出箱体顶端200mm~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与传统三相分离器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具有如下优点:
(1)在集气室内设计了浮渣槽构造,可以实现集气室内浮渣自动排除,从而避免了由于浮渣的积累对沼气出口的堵塞;
(2)采用双层或多层三角分离隔板,提高了气、固、液分离效果;
(3)整体为箱式结构方便工厂化生产,使安装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三相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三相分离器的A-A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三相分离器的B-B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三相分离器的C-C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三角隔板;3.集气室;4.浮渣槽;5.排渣管;6.排气管;7.三相分离器;8.气室;9.集水槽;10.出水;11.沼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用三相分离器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0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肠衣肝素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流水线封罐机封头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