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电动反锁的指纹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1731.7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罗显号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显号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6;E05B17/22;E05B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反锁 指纹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纹锁,尤其是一种带电动反锁的指纹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锁具将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机械锁需要使用钥匙开锁,钥匙携带不便,容易丢失。而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准确的身份鉴别标志,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利用指纹的锁具相继出现,但是这些指纹锁只能在门里面进行反锁,且也只是机械驱动反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动反锁功能、并在门外也可反锁的带电动反锁的指纹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电动反锁的指纹锁,包括前锁壳和后锁壳,在前、后锁壳之间设有可拨动锁舌的锁舌拨销,其中在锁舌拨销上设有联动开关,在前后锁壳之间还设有驱动反锁机构的反锁拨销,在后锁壳内设有驱动反锁拨销的驱动电机,后锁壳的面板上设有按钮开关,在前锁壳的面板上设有密码按键开关和指纹开关,所述联动开关通过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按钮开关、密码按键开关、指纹开关串联,按钮开关、密码按键开关和指纹开关并联后通过控制电路板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上分别设有把手,把手与所述锁舌拨销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锁舌拨销上设有联动开关,在前后锁壳之间还设有驱动反锁机构的反锁拨销,在后锁壳内设有驱动反锁拨销的驱动电机,后锁壳的面板上设有按钮开关,在前锁壳的面板上设有密码按键开关和指纹开关,所述联动开关通过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按钮开关、密码按键开关、指纹开关串联,按钮开关、密码按键开关和指纹开关并联后通过控制电路板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故在联动开关接通的前提下,按钮开关、密码按键开关和指纹开关均可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工作反锁拨销转动,反锁拨销带动反锁机构摆动将勾状锁舌锁住,密码按键开关、按钮开关分别实现了在门外和门内电动驱动反锁,解决了传统指纹锁只能人手转动手工反锁,在门外无法进行反锁,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锁壳,2后锁壳,3锁舌拨销,4反锁拨销,5驱动电机,6按钮开关,7密码按键开关,8指纹开关,9控制电路板,10把手,11联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电动反锁的指纹锁,包括前锁壳1和后锁壳2,在前、后锁壳1、2之间设有可拨动锁舌的锁舌拨销3,其中在锁舌拨销3上设有联动开关11,在前、后锁壳1、2之间还设有驱动反锁机构的反锁拨销4,在后锁壳2内设有驱动反锁拨销4的驱动电机5,后锁壳2的面板上设有按钮开关6,在前锁壳1的面板上设有密码按键开关7和指纹开关8,所述联动开关11通过控制电路板9分别与按钮开关6、密码按键开关7、指纹开关8串联,按钮开关6、密码按键开关7和指纹开关8串联后通过控制电路板9与驱动电机5电连接。在前锁壳1和后锁壳2上分别设有把手10,把手10与所述锁舌拨销4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在门内,首先将把手10向上提,锁舌拨销3带动勾状锁舌,使勾状锁舌的锁勾伸出门体外,此时联动开关11接通;再按下按钮开关6,接通控制电路板9和驱动电机5,电机5转动带动反锁拨销4转动,反锁拨销4带动反锁机构摆动从而将勾状锁舌锁住,实现在门内电动反锁。在门外,首先将把手10向上提,锁舌拨销3带动勾状锁舌,使勾状锁舌的锁勾伸出门体外,此时联动开关11接通;再按下密码按键开关7,接通控制电路板9检测到准确密码后,启动驱动电机5,电机5转动带动反锁拨销4转动,反锁拨销4带动反锁机构摆动从而将勾状锁舌锁住,实现在门外电动反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指纹锁只能人手转动手工反锁,在门外无法进行反锁,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显号,未经罗显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1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