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2225.X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姚金霞;孙为民;张翠霞;葛栋;许孟全;廖蔚明;来小康;赵志刚;李庆峰;孙昭英;颜湘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250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空 输电 线路 并联 间隙 防雷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雷击闪络后引起的工频续流电弧会损坏绝缘子及其金具,给线路运行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架空输电线路现有防雷措施主要有:架设避雷线、减小避雷线保护角、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线路绝缘、采用不平衡绝缘技术、加装耦合地线、安装线路避雷器等。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地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跳闸率,这些防雷措施可归纳为“堵塞型”防雷保护方式。随着电网架构的加强,继电保护和重合闸装置的普遍应用,可采用“疏导式”防雷保护作为“堵塞式”防雷措施的有力补充,以低投入解决输电线路的小概率雷击问题。在“疏导式”防雷思想指导下,提出对经常遭受雷击的输电线路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方案。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低廉,可有效保护绝缘子免于电弧烧蚀,虽造成线路耐雷水平稍有降低,但可提高线路重合闸成功率。且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允许条件下,通过增加线路绝缘子串长度,可增加并联间隙距离,从而达到不降低线路耐雷水平的目的。
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全面开展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35kV~220kV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的某些大跨越塔上应用并联间隙防雷,如南京大胜关220kV跨越塔和镇江市 220kV谏泰线跨越塔,谏泰线的跨江段跨越长江,主跨越长度1.3km,两侧跨江塔的高度为106m,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且跨江段未安装避雷线保护。为防止线路绝缘子串遭受雷击时发生闪络,避免掉线,采取了锚塔安装避雷器、双回路运行、跨越塔加装并联间隙的保护措施。自上述防雷保护措施投运以后,在1985~1989年间,线路共发生雷击跳闸6次,并联间隙仅1次保护失效,有力验证了架空线路并联间隙保护装置的防雷效果。
目前,500kV电网为我国输电网的主网架,50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针对我国500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闪络后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及其金具的实际情形,有必要研究并提出500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安装于绝缘子串旁,实现绝缘子的均压和防雷保护功能,以达到有效防止工频续流电弧烧蚀绝缘子端部金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包括高压侧电极和低压侧电极;其中,高压侧电极包括具有两端双向开口结构的均压引弧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均压引弧环的开口结构的端部为球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低压侧电极包括具有两端双向开口结构的均压引弧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压侧均压引弧环的几何尺寸为:X1=710mm,Y1=600mm,X2=100mm,Y2=60mm,H=290mm;低压侧均压引弧环的几何尺寸为:X1=708mm,Y1=600mm,X2=150mm,Y2=100mm,H=430mm;
或者
所述高压侧均压引弧环的几何尺寸为:X1=500mm,Y1=400mm, X2=80mm,Y2=60mm,H=350mm;所述低压侧均压引弧环的几何尺寸为X1=708mm,Y1=600mm,X2=150mm,Y2=100mm,H=4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低压侧电极包括上招弧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上招弧角的端部为球拍形,上招弧角的球拍形端部的端部留有豁口。例如,上招弧角的几何尺寸为X1=380mm,X2=150mm,H=430mm;和/或
上招弧角的球拍形端部的直径为100~120mm,所述豁口为50~7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高压侧电极和低压侧电极的截面不小于479.2mm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开口结构的球形端部直径为60-90mm,或者50-8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高压侧电极具有管材结构,低压侧电极具有实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电力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2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