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换挡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242.3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宋百忠;肖俊香;王海林;刘强;马芳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陆永强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换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挡机构配件,特别是一种换挡杆。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换挡杆与变速箱相联接,用于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同的路段需要用不同挡位的车速,因此换挡操作是很频繁的。
目前换挡杆一般采用圆柱形普通钢制成,驾驶员通过推动滑挡杆控制变速器内的拨叉组件运动以达到换挡的目的。由于换挡时驾驶员所需的作用力一般较小,远小于材料的最大许用应力,因此换挡杆不存在断裂、变形等问题,故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实心换挡杆存在浪费材料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型车辆,其换挡杆较长,不仅浪费材料,增加了成本,还导致车身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换挡杆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节约材料,又能保证使用性能的换挡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换挡杆,包括呈杆状的杆体,杆体的内端为用于与换挡机构相连接的连接端,杆体的外端为用于供操作者握持的操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为中空状,且在操作端外侧套有手柄。
换挡杆作为换挡操作的控制元件,其杆体一端为与换挡机构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供驾驶员操作的操作端,驾驶员通过推动操作端完成换挡操作。本换挡杆的杆体呈中空状,在保证换挡 杆强度的情况下能节约材料,杆体的操作端外侧还套设有一手柄,供驾驶员握持,使换挡操作更舒适,同时也更为美观。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换挡杆中,所述的杆体是由空心钢管制成的。钢管的强度高,来源广泛,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作为换挡杆的杆体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换挡杆中,所述的杆体中部具有弯折。对于客车等大型车辆,杆体的内端离驾驶员较远,因此杆体的长度较大,杆体中部设置一定角度的弯折,使驾驶员操作舒适、省力。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换挡杆中,所述的手柄由塑料材料制成。塑料材料的手柄具有一定的弹性,手感好,且成本较低,对换挡杆进行保护的同时,使驾驶员握持舒适。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换挡杆中,所述的手柄上具有挡位牌。在手柄上刻上挡位标识或者在手柄上贴上挡位标识,使驾驶员能更清楚的了解挡位布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换挡杆采用中空的杆体,在保证换挡杆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杆体材料,节约了成本,同时减轻了汽车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换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端;2、杆体;3、操作端;4、手柄;5、挡位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新型换挡杆包括呈杆状的杆体2,杆体2的内端为用于与换挡机构相连接的连接端1,杆体2的外端为用于 供操作者握持的操作端3,通过推动杆体2的操作端3完成换挡操作。杆体2为中空状,在保证换挡杆强度的情况下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减轻车身重量。
杆体2采用普通钢管制成,钢管为使用最普遍的材料,成本较低廉,只需经过一定的防锈处理即可用作换挡杆杆体2,且钢管强度较高,完全满足杆体2的性能需求。对于一些大型车辆,因驾驶员离换挡机构距离较远,因此杆体2长度较大,为方便驾驶员操作,在杆体2中部具有一定角度的弯折,使驾驶员操作更舒适、省力。
杆体2的操作端3外侧套设有供驾驶员握持的手柄4,该手柄4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塑料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驾驶员握持手感好,并且塑料材料成本较低,加工方法简单。同时手柄4最外端还设有挡位牌5,该挡位牌5直接刻在塑料材料的手柄4上,起标识作用,使驾驶员能清楚的了解挡位布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柱体旋转式伸缩隔离带
- 下一篇:弯沉试验标准车的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