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电子诊脉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302.1 | 申请日: | 201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2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秀凤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电子 诊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电子诊脉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切脉仍然是比较重要的手段,它依靠医生本人的手指感觉来判断脉象的变化,从而做出中医领域对疾病的诊断,一些老中医在利用切脉诊病方面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该诊疗手段的缺点是依据本人的经验来判断的,不同的医生,有时也会对同一个病人做出不同的脉象诊断,这样对于年轻而缺乏经验的医生是不利的,可见,临床上缺乏一种统一标准的诊脉设备来帮助医生克服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电子诊脉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智能分析系统、电子脉冲交换器、导线、感应电极、腕带、球形凸出测试点,其特征在于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导线与电子脉冲交换器连接,电子脉冲交换器通过导线与感应电极连接,感应电极上设置有腕带,腕带的凹面设置有五个以上的球形凸出测试点,球形凸出测试点的形状为突起的球形体。工作过称为:智能分析系统内安装智能分析程序,该程序为各种脉象与疾病的对应分析数据,人体手腕绑上腕带,腕带上的球形凸出测试点与人体的寸关尺脉接触,将测量到信息数据通过感应电极反馈到电子脉冲交换器,电子脉冲交换器提交上述数据与智能分析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设备可以应用于临床,也可以应用于教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电子诊脉系统统一了数据标准,便于临床操作和教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腕带、球形凸出测试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智能分析系统1、电子脉冲交换器2、导线3、感应电极4、腕带5、球形凸出测试点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智能分析系统1、电子脉冲交换器2、导线3、感应电极4、腕带5、球形凸出测试点6,其特征在于智能分析系统1通过导线3与电子脉冲交换器2连接,电子脉冲交换器2通过导线3与感应电极4连接,感应电极4上设置有腕带5,腕带5的凹面设置有五个以上的球形凸出测试点6,球形凸出测试点6的形状为突起的球形体。工作过称为:智能分析系统1内安装智能分析程序,该程序为各种脉象与疾病的对应分析数据,人体手腕绑上腕带5,腕带5上的球形凸出测试点6与人体的寸关尺脉接触,将测量到信息数据通过感应电极4反馈到电子脉冲交换器2,电子脉冲交换器2提交上述数据与智能分析系统1内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秀凤,未经刘秀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