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螺离心机与液压站的配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999.2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4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徐群;曲世强;钱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2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机 液压 配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机械领域的离心机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的配置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
离心机主要用于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点,有的沉降离心机还可对固体颗粒按密度或粒度进行分级。
离心机大量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选矿、煤炭、水处理和船舶等部门。
离心机有一个绕本身轴线高速旋转的圆筒,称为转鼓,通常由电动机驱动。悬浮液加入转鼓后,被迅速带动与转鼓同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各组分分离,并分别排出,通常,转鼓转速越高,分离效果也越好。
卧螺离心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离心机械,是用离心沉降原理分离悬浮液的设备。对固相颗粒当量直径≥3μm、重量浓度比≤10%或体积浓度比≤70%、液固密度差别≥0.05g/cm3的各种悬浮液均适合采用该类离心机进行液固分离。转子结构上分为并流、逆流、复合螺旋、双向挤压等形式,在用途上有浓缩、脱水、浓缩脱水一体、三相分离、分级、澄清等机型,可广泛适应不同的分离要求。
现有技术卧螺离心机的配置结构是,在一个矩形的钢管机架中俯视观察,一侧为横卧配置一台前后两端由轴承支承的离心机筒体,另一侧的端部配置电动机,经皮带传送给离心机筒体的输入轴端。卧螺离心机的运行需要进油和回油,由于两种油压、流量是不同的,因此现有技术的进油和回油是由别处另外配置的液压站两个泵分别提供的,如此结构导致的结果是机构体积庞大,管路长,操作不便,占有场地大,搬运移动工程量大,因此,希望有一个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少主要部件,减小体积,减少占用场地面积,便于操作和搬运的一种卧螺离心机配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此来实现的。
一种卧螺离心机与液压站的配置结构,在矩形机架中,一侧为横卧配置的卧螺离心机筒体,另一侧的端部配置电动机,经皮带传送给离心机筒体的输入轴端,其特征在于:在电动机的后部空间内配置液压站,
所述液压站为竖立配置的矩形体,油泵电机驱动油泵,油泵经两个进油调速阀分别由前、后两根进油管连接至离心机筒体的两端,供油箱和回油箱并列配置在下部,且两油箱的下部相互连通,供油箱的上部连接真空泵。
进一步,所述供油箱和回油箱是由隔板垂直将油箱隔成供油箱和回油箱两个腔体,且隔板与底板间隔一定高度形成连通部。
进一步,所述供油箱和回油箱之间连通部的高度占油箱总高度的0.1-0.3。
进一步,在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路中连接压力表。
进一步,在所述进油管的管路中分别连接一油过滤器。
现有技术卧螺离心机的配置结构,其布局经过长期使用考验结构相对固定,比较紧凑,运行平稳,不便做较大的改动,否则,不仅成本将会有较大上升,而且会对其它部件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带来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尽量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离心机、液压站进行设计和布局。但是在改造中突出的问题为:①现有技术两根进油管分别由两个油泵供油,比较容易控制油路,及两端的压力,而本实用新型为了将液压站配置在离心机的机架上,为了结构紧凑,降低成本使用的是单泵结构。液压站是配置在机架的电动机后部空间内,相对于离心机是偏离中心位置的,因此管路相对离心机是非对称布置,单泵的出油口难以位于离心机两端轴承座的中间位置,管路长度的不同势必造成两路供油量不均,一路供油太多,而另一路太少,影响稀油的均匀分配,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稀油润滑轴承的稳定运行;②由于受安装空间的限止,考虑装置的稳定性,也为了美观,液压站下部油箱体积尽可能小,尽可能低,但为了回油通畅又必须使回油箱上方的空间增大,高度增高,此间存在矛盾。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进油调速阀元件,它是根据前后两侧进油压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使得离心机前后两端的油压达到相互平稳的程度。因此,即使液压站相对于离心机是偏离中心配置的,离心机两端管路长度不同,但是通过本技术方案,仍能保证两端的压力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鼓悬挂型三足式离心机
- 下一篇:卧式球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