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3577.7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1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蔡怀军;唐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丰汽车(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J15/40;B62D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转向器 输出 液压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液压系统的液压密封装置。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保证旋转轴可靠密封的一种组合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循环球式动力转向器输出轴密封构造是由O型橡胶圈、锥面挡圈、防尘封形成密封结构。O型橡胶圈与锥面挡圈组合,阻止转向器内部高温高压油液外泄,防尘封阻止外部泥沙腐蚀内部零件。但是,越野汽车行驶状态复杂,动力转向器工作载荷大,密封端的工作环境恶劣。很多越野车在行驶不久,转向器输出轴就由于密封失效,漏油或失去助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密封寿命长的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和设在壳体中的部分输出轴,在转向器壳体内壁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处从外向内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间隙的防尘封、防止间隙中的高压油液向外渗出的O型圈和密封环,所述的O型圈和密封环后侧还设有直接与高压油液接触且防止高压油液向外渗出的油封。
进一步:在上述动密封效果好,密封寿命长,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中,所述的油封截面呈“Y”形,“Y”形开口直接接触液面。所述的密封环是套接O型圈上。所述的油封是氰化丁腈橡胶材质,所述密封环是聚四氟乙烯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中,所述的O型圈和密封环后侧还设有直接与高压油液接触且防止高压油液向外渗出的油封。由Y型油封进行第一道密封,采用特殊设计和氰化丁腈橡胶材料的Y型油封,耐磨性、唇口磨损补偿、高低温工作极限得到显著提高,起到主要密封作用。密封环与O型圈组合进行第二道密封。防尘封进行第三道密封,可密封少量低压油液和防护外部泥沙的作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组合了三种不同的密封件同时安装在转向器输出轴端,发挥各种密封件的优点,妥善的解决了动力转向器复杂工作环境下输出轴密封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转向器输出轴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可靠密封,且密封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1壳体、2输出轴、3防尘封、4O型圈、5密封环、6油封、7高
压油液、8锥面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比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1和壳体1中的部分输出轴2,在转向器壳体1内壁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处从外向内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间隙的防尘封3、防止间隙中的高压油液渗出的O型圈4和锥面挡圈8,转向器输出轴2以O型橡胶圈4、锥面挡圈8组合的结构密封高压油液7,虽然采取了双重密封,但密封件的耐磨性能、磨损补偿性能、抗高低温交变性能等都没有保证,所以经常出现密封失效。
参照图2:一种动力转向器输出轴液压密封结构,包括转向器壳体1和壳体1中的输出轴2,在转向器壳体1内壁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处从外向内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间隙的防尘封3、防止间隙中的高压油液向外渗出的O型圈4和密封环5,所述的O型圈4和密封环5后侧还设有直接与高压油液接触且防止高压油液向外渗出的油封6。所述的油封6截面呈“Y”形,“Y”形开口直接接触液面。所述的密封环5是套接O型圈4上。所述的油封6是氰化丁腈橡胶材质,所述密封环5是聚四氟乙烯材质。由Y型油封进行第一道密封,采用特殊设计和氰化丁腈橡胶材料的Y型油封,耐磨性、唇口磨损补偿、高低温工作极限得到显著提高,起到主要密封作用。密封环5与O型圈4组合进行第二道密封。防尘封3进行第三道密封,可密封少量低压油液和防护外部泥沙的作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组合了三种不同的密封件同时安装在转向器输出端,发挥各种密封件的优点,妥善的解决了动力转向器复杂工作环境下输出轴2密封失效的问题。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情况下,进行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形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丰汽车(惠州)有限公司,未经长丰汽车(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混浊水环境观测装置
- 下一篇:多晶硅铸锭用坩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