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室用冷却水循环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3995.6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4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蔡焕兴;龙湘;朱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F25B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冷却 水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化学分析实验室内使用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管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玻璃器具,如水质中的CODCr、氨氮、挥发酚和氰化物分析实验和许多有机化学合成实验中,均用到冷凝管。冷凝管的外侧需要连续接入冷却水进行冷却,在没有循环利用时,冷却过程中冷却水直接排入了下水管网,而一般用到冷凝的实验过程往往需要数小时,冷却水也就排放数小时。因此在此类实验过程中,实验室每年浪费大量的冷却水。水是不可替代性资源,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中国也是个缺水大国,在倡导节约型社会,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但是,目前市场上尚无一套能将冷凝管中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小型设备,因此,设计一套能将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循环利用的设备已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将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循环利用,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并适于实验室间移动及放置的实验室用冷却水循环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一种实验室用冷却水循环机,包括一个用于存贮冷却水的循环水箱、用于冷却所述循环水箱内冷却水的冷却装置以及水泵;所述循环水箱的顶部设有冷却水进水口,该冷却水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凝管出水口相连,所述循环水箱的底部设有冷却水出水口,该冷却水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泵和冷凝管进水口依次相连。
所述的冷却装置优选为半导体制冷片,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底面贴合连接,利用金属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使整个循环水箱降温。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冷凝管中,从冷凝管出水口流出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水管及冷却水进水口流入循环水箱,与此同时通过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优选使用半导体制冷片对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冷却,然后通过水泵将冷却处理后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经冷凝管进水口重新输入冷凝管,从而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部件较少,而且整机体积小巧、轻便,因而该冷却水循环机便于实验室间移动及放置,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冷却装置还设有散热片,该散热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相连。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的降温冷却效果更好。另外,如在散热片的下方再设置一个风扇时,则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散热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泵为蠕动泵。因蠕动泵是通过对泵的弹性输送软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来泵送冷却水,除软管外,冷却水不与泵的任何部件接触,因而安全环保。另外,蠕动泵的转速和流量可控,并且其清洗、拆卸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冷却水循环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冷却水循环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实验室用冷却水循环机,包括一个使用热传导性能良好的材质如不锈钢制成的用于存贮冷却水1的循环水箱2、用于冷却所述循环水箱2内冷却水1的冷却装置3以及水泵4;所述循环水箱2的顶部设有冷却水进水口2-1,该冷却水进水口2-1通过水管5与冷凝管出水口6密封连接,所述循环水箱2的底部设有冷却水出水口2-2,该冷却水出水口2-2通过水管5与所述水泵4和冷凝管进水口7依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水泵4优选为蠕动泵,水管5优选为弹性输送软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装置3优选为与电源相连的半导体制冷片,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所述循环水箱2的底面相贴合连接。为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的降温冷却效果更好,可在该热端安装散热片8,如图2所示;另外,在散热片8的下方设置一个风扇时,则热端的散热效果更佳。
所述的冷却装置3也可采用其它公知结构,如采用冰块,该冰块放置在循环水箱2底部的冰块放置箱内,图中未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从冷凝管出水口6流出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水管5及冷却水进水口2-1流入循环水箱2内,半导体制冷片3对流入循环水箱2内的冷却水1进行降温冷却,然后通过蠕动泵4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经冷凝管进水口7重新输入冷凝管,从而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经过试用,其体积小巧、轻便,便于实验室间移动及放置,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耗能少,达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未经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