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轮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5052.7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4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嘉 |
主分类号: | B62M11/02 | 分类号: | B62M11/02;B62K21/00;B60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具体是一种两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两轮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非常普及。两轮自行车按照功能及用途可分类为普通代步自行车、折叠自行车、山地车、公路车、休闲车等等,但无论何种自行车其整体结构都大同小异,尤其是驱动系统都是靠踏板齿轮带动链条传动后轮中心轴齿轮的方式来行驶。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因此,现有的自行车结构传统、式样普通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轮自行车,要解决现有的自行车结构传统、式样普通的问题,并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自行车包括车架、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前轮与后轮。前轮与后轮的轮毂由类似轴承结构的内圈、滚珠及外圈组成,在后轮轮毂的外圈一侧边缘设有一圈齿条、车架后叉固定在后轮轮毂的内圈上;驱动机构中传动轴一端的齿轮咬合在后轮轮毂的外圈上、另一端的锥形齿轮与转动盘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咬合,即形成传动轴可带动后轮转动的驱动机构;转向机构的车把转盘连接链条、链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轮轮毂中月牙形片状体的左右侧,车架前叉与月牙形片状体活动连接,即形成链条可拉动前轮左右摆动的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两轮自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变了现有自行车的传统结构、且式样独特,在能够代步的基础上更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多样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轮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轮自行车转向机构的分解图。
图中1.内圈,2.滚珠,3.外圈,4.传动轴,5.转动盘,6.链条,7.月牙形片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自行车主要由车架、驱动机构、转向机构、前轮与后轮构成。前轮与后轮的轮毂由类似轴承结构的内圈1、滚珠2及外圈3组成,内圈1及外圈3可通过滚珠2自由转动,在后轮轮毂的外圈3一侧边缘设有一圈齿条、车架后叉固定在后轮轮毂的内圈1上,形成了外圈3可沿内圈1转动的结构。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中,其中传动轴4一端的齿轮咬合在后轮轮毂的外圈3上、另一端的锥形齿轮与转动盘5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咬合,转动盘5通过踏板链条运转,从而带动了传动轴4,又通过传动轴4带动了后轮轮毂的外圈3转动,就形成了本自行车的驱动机构。
再由图1结合图2及图3可知,本自行车的转向机构是通过车把转盘转动链条6来拉动前轮左右摆动的,车把转盘连接链条6、链条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轮轮毂中月牙形片状体7的左右侧,车架前叉与月牙形片状体7活动连接,月牙形片状体7与车架前叉的轴连接可起到二个作用:一是作为前轮左右摆动的转动支点、二是固定前轮轮毂的内圈1,使外圈3可沿内圈1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本自行车的转向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嘉,未经叶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5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