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椎板复位固定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5415.7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尚爱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脊柱 后路 手术 复位 固定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属于脊柱固定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椎管内外肿瘤、脊髓血管病,颈胸腰椎病等各种脊柱脊髓疾病,主要的手术方法就是行脊柱后路手术。在进行脊柱后路手术时,常规的手术方法是用咬骨钳将棘突和椎板咬除,暴露相应节段的椎管,手术后椎板不复位或用后路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手术后椎板不复位的手术方式,对脊柱稳定性有相当大的影响,脊柱不稳定使很多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形成后凸或侧凸畸形,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新的神经损害。近年来,这种手术方式在大的专科的医院基本已经淘汰。因此,手术后恢复脊柱稳定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脊柱的固定也就成为脊柱手术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国内外众多医疗器械公司多年研制至今,经批准用与脊柱受损的内固定器械类型众多。然长期病历随访分析发现,此类器械缺陷亦不少。目前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内固定器械主要有三种:哈氏(Harrington)棒系统,鲁格氏(Luguc)棒器械和椎弓根螺钉系列。Harrington撑开棒具有强大的纵向撑开力量,能够有效地对抗轴向压缩载荷,但不能有效地维持轴向旋转运动的稳定性,Luguc棒通过椎板下穿钢丝,将椎板和棒牢固的拧在一起,能有效的抵抗屈/伸及侧弯载荷,但不能抵抗轴向旋转载荷;椎弓根螺钉通过弓根这个“力核”达到三维固定,以Dick为代表的椎弓根螺钉系列,对脊柱骨折的水平移位,纵向分离或压缩及失状面上的后伸移位均具有较强的复位能力,还具有短节段,手术创伤小,术后无“板状背”等优点,但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减小了脊柱活动的角度,而且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可能出现位置异常,国外曾报道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率高达1.5%。这些内固定材料及器械的缺点就是切割下来的骨质不能复位,需要采用复杂的、昂贵的、相对大型的内固定材料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由于现有的这些后路内固定材料都是在去除椎板和棘突等骨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手术区往往遗留较大腔隙,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感染甚至排斥反应的几率较高。
近年来,在脊柱后路手术中,采用椎板整体复位固定的方法越来越多被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医生所采用。手术方法是将拟切除椎板节段之近椎弓根1~2mm处用微型磨钻或铣刀切断,再剪断棘间韧带和黄韧带,将棘突及椎板整体暂时取下,当肿瘤切除、手术完成后,再将取下的椎板整体复位并加以固定,这样可保留脊椎的解剖完整性,避免椎板切除后所致的脊柱不稳定性所引起的脊柱畸形。但是,经文献检索表明,在目前的脊柱后路中,尚无专用的适用于整体椎板复位固定材料及器件。现有的用于后路椎板复位固定的材料多为颅骨及颌面外科固定相邻骨质用材料。而脊柱的椎板无论从骨质形态(包括颈胸腰骶椎椎板),还是在承重的特点上,都与颅骨和颌面骨有截然不同的特点。所以现有的这种原本用于颅骨及颌面外科固定替代材料无论从形状、大小以及固定强度上,都不适合后路椎板复位固定手术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椎板复位固定部件,本固定部件使患者自身椎板骨完全复位,操作简便,相容性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术后的排斥反应。
本新型脊柱后路手术椎板复位固定部件由一个两端带螺纹孔的连接片和两个特制螺钉组成,均采用钛合金为材料。连接片有长短,宽窄,弧度及厚薄不一的常规系列规格,相对应大人、小孩,高矮不一以及人体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的各块椎骨,完整配套,并可以在手术中塑形。特制的螺钉与相应的连接片配套使用。
手术时,在病变相对应节段的椎板上,左右两边用铣刀或微型磨钻各切割一条纵向细微的缝隙,把切割下来的椎骨暂时移开,待脊柱内肿瘤或者其他病变处理完毕后再复位。用本实用新型来固定自身复位椎板骨质,一端用螺钉与没有拿掉的椎板残端固定,另一端用螺钉固定在刚复位的椎板上,椎板的左右两侧开缝处分别固定。
本固定部件使患者自身椎板骨完全复位,操作简便,相容性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术后的排斥反应。且骨质愈合后患者没有骨质缺损,保持了解剖上的完整。对椎管内的正常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和减少了椎管内疾病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同时防止术后出现疤痕粘连压迫。采用这种椎板复位固定手术方式还能加快手术进度,减少出血,防止和加重脊髓损伤,符合现代神经外科微创、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片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套螺钉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套螺钉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实例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解放军总医院,未经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5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