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KU波段分支线电桥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6276.X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9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良;牛纲;王甲誉;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04 | 分类号: | H01P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ku 波段 支线 电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U波段分支线电桥。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耦合器中,主要采用宽边耦合,不易加工,频率低,功率小,一般在100W以内,驻波大,驻波比在1.5以上,耦合度不可调,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些缺陷使得耦合器的实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窄边耦合,容易加工,且极化方向可调,输出为圆波导的KU波段分支线电桥。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于:包括端口部件、极化部件、耦合部件、吸收腔体,端口部件由圆形波导接头组成,极化部件由一级极化片、二级极化片、三级极化片组成,耦合部件由耦合腔体、方型波导腔组成;所述的耦合腔体的上端与方型波导腔相通,下端与方型波导腔相通,耦合腔体的一侧与吸收腔体连通;所述的圆形波导接头设置在电桥上端的两侧分别与方型波导腔连通;
所述的信号通过圆波导口输入电桥,经过一级极化片、二级极化片、三级极化片极化,通过波导腔转换为方波导后输入到耦合腔体,再通过方型波导腔,最后从圆形波导接头输出。
上述的极化部件采用三级极化,一级极化片极化30度,二级极化片极化60度,三级极化片极化9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电气和机械性能
2、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化可调性;
3、本实用新型具有3dB,6dB耦合可调性;
4、本实用新型工作频带宽,使用寿命长,功率大于1000W,电压驻波在1.2以内;
5、本实用新型的射频结构设计能完成大功率宽屏带微波传输,射频指标优异;
6、本实用新型应用范围广,广泛用于空间通信,军事通信,以及电视通信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端口部件、极化部件4、耦合部件、吸收腔体9,端口部件由圆形波导接头1、2、3组成,极化部件4由一级极化片、二级极化片、三级极化片组成,耦合部件由耦合腔体5、方型波导腔6、7、8组成;所述的耦合腔体8的上端与方型波导腔10、11相通,下端与方型波导腔9相通,耦合腔体5的一侧与吸收腔体9连通;所述的圆形波导接头2、3设置在电桥上端的两侧分别与方型波导腔7、8连通;
所述的信号通过圆波导口1输入电桥,经过一级极化片、二级极化片、三级极化片极化,通过波导腔6转换为方波导后输入到耦合腔体5,再通过方型波导腔7、8,最后从圆形波导接头2、3输出。
由吸收腔9中填充的吸收材料吸收杂波。
腔体部件采用直接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形成腔体。
极化部件4采用三级极化,一级极化片极化30度,二级极化片极化60度,三级极化片极化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未经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6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插线板
- 下一篇:一种室外电动车用太阳能快捷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