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银质加热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6665.2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4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荣洪贺;黄炳刚;赵毅;荣天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洪贺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庆年;张景宏 |
地址: | 27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银质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新型银质加热针。
背景技术:
银质针针刺方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银质针针刺对于急、慢性肩、腰肌劳损、椎间盘、椎间韧带损伤、关节炎症、关节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性炎症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病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具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银质针加热后针刺其治疗效果更佳。目前传统的加热方法是用艾蒿在针的柄部加热,当针柄部艾蒿燃烧时,针柄温度可高达380℃-450℃,针体和皮肤接触点上温度高达120℃-140℃,而皮下1厘米左右的针体温度仅保持在37℃左右状态,艾蒿燃烧时针体温度忽高忽低不稳定,患者的皮肤表面有灼烧感,但是深层处的温度仍处在37℃的常态,因此,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市场上也有一种电加热针,该电加热针在尾部加热,其加热原理与艾蒿针的加热基本相同,其加热效果差,温度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银质加热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银质加热针,涉及由针体、加热丝和针尾组成,所说的针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尖锐的筒状结构,在所说的针体的开口内设置有针尾,在针尾和针体之间连通有加热丝。所说的针尾和针体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给其两极相应的电压电流,针体内加热丝产生热能作用于针体,则针体产生相应的温度。在所说的针尾和针体连接处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为了便于持针,在靠近针尾的针体上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银质加热针,采用针体内部加热丝加热,加热丝所产生的热能作用于针体上,提高了银质针的治疗效果;该银质加热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市场的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银质加热针的结构性示意图。1-针体 2-加热丝 3-隔离层 4-针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银质加热针,涉及由针体1、加热丝2、隔离层3和针尾4组成,所说的针体1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尖锐的筒状结构,在所说的针体1的开口内设置有针尾4,在针尾4和针体之间连通有加热丝2。所说的针尾4和针体1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给其两极相应的电压电流,针体1内的加热丝2产生热能作用于针体1,则针体1产生相应的温度。在所说的针尾4和针体1连接处之间设置有隔离层3;为了便于持针,在靠近针尾4的针体1上设有防滑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银质加热针,采用针体1内部加热丝2加热,加热丝2所产生的热能作用于针体1上,提高了银质针的治疗效果;该银质加热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市场的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洪贺,未经荣洪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6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