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平式闯岗阻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6818.3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5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兆辉;王洪光;栾继权;张盛;程永俊;吕大庆;王洪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高速公路高密宏元交通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E01F1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平 式闯岗阻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公路收费站或收费停车场等处的路障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地平式闯岗阻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靠近公路收费站或停车场处,一般采用减速带来控制车辆的行驶,而在出口往往采用横杆装置来防止机动车闯岗,但这种装置并不能制止驾驶员野蛮的闯岗或逃票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野蛮闯岗,不但国家的财产会受到损失,还会危及到路障管理人员或行人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野蛮闯岗,保证路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地平式闯岗阻车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平式闯岗阻车器,包括长条状的箱体,在箱体内横向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其中一端与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转动轴上设有若干个扎胎针,所述箱体的上壳壁上与扎胎针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个通孔。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在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上拐臂,在转动轴的端部安装有下拐臂,上拐臂与下拐臂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
所述电动机通过电机支撑架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上壳壁上,在电动机外部设有封闭罩体,保护了电动机不被灰尘所污染。
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凹槽,扎胎针的端部位于凹槽内,扎胎针的端部与凹槽 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圈。
当车辆的轮胎被扎胎针扎破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移动,使扎胎针与转动轴活动连接,当车辆继续向前移动时,可以将扎胎针从转动轴上的凹槽拔出,避免了转动轴被破坏。
所述通孔为长孔,转动轴转动时,扎胎针能够从通孔中伸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已有的横杆配合使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公路收费站或停车场的出口处,并将其埋在地面以下,使箱体的上壳壁与地面持平,在横杆上设置感应装置,当正常使用时,扎胎针位于箱体内水平设置,使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当有车辆闯岗时,感应装置迅速传给电动机信号并启动电动机,电动机通过上拐臂、连杆和下拐臂将转动轴转动90度,使扎胎针迅速伸出箱体的外部,将闯岗车辆的轮胎扎破,防止了闯岗车辆的逃逸。
本实用新型防止了车辆野蛮闯岗,保证路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使用安全可靠且安装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附图4为附图1中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箱体;2-转动轴;3-扎胎针;4-通孔;5-下拐臂;6-连杆;7-上拐臂;8-电动机;9-电机支撑架;10-封闭罩体;11-安装孔;12-凹槽;13-橡胶圈;14-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地平式闯岗阻车器,包括长条状的箱体1,在箱体1内横向设有转动轴2,转动轴2与箱体1的壳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2的其中一端与动力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电动机8通过电机支撑架9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上壳壁上,在电动机8外部设有封闭罩体10,保护了电动机不被灰尘所污染,在转动轴2上设有若干个扎胎针3,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的上壳壁上与扎胎针3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个通孔4,所述通孔为长孔,转动轴2转动时,扎胎针3能够从通孔4中伸出。
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轴2上设有凹槽12,扎胎针3的端部位于凹槽12内,扎胎针3的端部与凹槽12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圈13。
当车辆的轮胎被扎胎针扎破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移动,使扎胎针与转动轴活动连接,当车辆继续向前移动时,可以将扎胎针从转动轴2上的凹槽拔出,避免了转动轴被破坏。
如图4所示,动力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8,在电动机8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上拐臂7,在转动轴2的端部安装有下拐臂5,上拐臂7与下拐臂5之间通过连杆6传动连接,在箱体1的上壳壁上安装有可容纳连杆6穿过的连通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高速公路高密宏元交通器材厂,未经山东省高速公路高密宏元交通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6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热鞍座管托
- 下一篇:一种声波测井声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