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8194.9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8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申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军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进行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传统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长期以来在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活性污泥法采用重力式沉淀作为泥水分离的主要手段,因此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曝气池内难以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
(2)出水中含有悬浮固体,出水水质不高;
(3)在曝气池内易产生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问题,出水水质不稳定;
(4)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龄相互依赖,提高容积负荷与降低污泥负荷矛盾;
(5)剩余污泥量大,污泥处置费用高。
由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缺点,加之人们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及改良的污水处理技术便应运而生。其中,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格外引人注目。该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能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分离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以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2)膜的高效截流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流在反应器内,实现了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
(3)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耐冲击负荷;
(4)膜的截留作用可以延长增殖速度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系统硝化效率。同时,还可以延长一些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5)剩余污泥产量低,污泥处理费用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省、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和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水泵、液位控制器、膜组件、生物反应器、鼓风机、曝气头、出水泵和时间继电器,该生物反应器为圆柱形容器,将膜组件固定在生物反应器中,与鼓风机连接的曝气头设置在所述膜组件正下方,向该生物反应器中加入事先培养好的活性污泥,然后开启进水泵将待处理的污水抽吸进入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采用从底部进水的方式,由液位控制器控制进水泵的开停以保持所述生物反应器的液位,从而保证所述膜组件始终淹没在污水中,污水在生物反应器中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降解后,在出水泵的抽吸作用下由所述膜组件过滤得到出水,为延缓膜污染和保证一定的产水率,出水泵由时间继电器进行控制,采用间歇抽吸的操作方式,为监测膜组件的污染状况,可以在出水泵和膜组件连接的管线上安装一个U型压差计。
所述膜组件为超滤膜组件或微滤膜组件。
所述膜组件的制造材料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砜或聚偏氟乙烯。
所述间歇抽吸的操作方式优选以13分钟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出水泵运行10分钟,然后停止工作3分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泵2、液位控制器3、膜组件6、生物反应器4、鼓风机5、曝气头10、出水泵8和时间继电器9,该生物反应器4为圆柱形容器,将膜组件6固定在生物反应器4中,与鼓风机5连接的曝气头10设置在所述膜组件6正下方,向该生物反应器4中加入事先培养好的活性污泥,然后开启进水泵2将待处理的污水从污水源1中抽吸进入生物反应器4,所述生物反应器4采用从底部进水的方式,由液位控制器3控制进水泵2的开停以保持所述生物反应器4的液位,从而保证所述膜组件6始终淹没在污水中,污水在生物反应器4中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降解后,在出水泵8的抽吸作用下由所述膜组件6过滤得到出水,为延缓膜污染和保证一定的产水率,出水泵8由时间继电器9进行控制,采用间歇抽吸的操作方式,为监测膜组件6的污染状况,可以在出水泵8和膜组件6连接的管线上安装一个U型压差计7。所述间歇抽吸的操作方式优选以13分钟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出水泵运行10分钟,然后停止工作3分钟。所述膜组件6为超滤膜组件或微滤膜组件。所述膜组件6的制造材料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砜或聚偏氟乙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军波,未经申军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8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架桥工程的支架体系
- 下一篇:薄壁管孔翻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