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站轨行区用上排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8657.1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喜平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沈美英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站 轨行区 用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实用涉及一种建筑物换气排风装置,特别是一种具均匀排风功能的地铁车站轨行区用均匀上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列车车轮与轨道间的连续摩擦会产生热量,列车空调冷凝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站台或车厢内行人呼吸也会产生热量,致使地铁车站轨行区的空气不仅浑浊且温度升高,一般通过设置如图1所示的具有外排带热浑浊空气和送入外界新鲜空气功能的通风设施加以解决。目前在地铁车站轨行区的通风设施中,除设置有便于送入新鲜空气的进风系统外,还设置有便于带走列车下部车轮与轨道间摩擦所产生热量的侧排风系统和便于带走人流和列车空调冷凝器在站区内所产生热量的上排风系统。由于列车编组一般都由数节车厢组成,车站比较长,故所设置的侧排风管道和上排风管道也相对较长,且与列车停靠站时车厢的侧面和顶部位置相对应。目前在用的地铁车站上排风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由上排风机、与上排风机气路相通、上面按需设有若干排风框孔、设置在轨行区顶部的上排风管道,以及设置位置及数量和形状与上排风管道上的排风框孔的设置位置及数量和形状对应相符、限位固定设置在地铁列车顶部天花板上的排风口组成。由于现用的上排风管道的截面积为固定式,排风口为框孔式,工作时主要依靠上排风管道内的气流静压工作,先由上排风管内的静压驱使排风口外侧的空气产生动压、以垂直于上排风管道轴线方向气流的形式进入排风管内,之后必须消耗来自上一排风口的气流动压和排风管道内 气流的静压,才能使所述的垂直于排风管道轴线方向的空气流改向为平行于排风管道轴线方向的气流。所以,在将由排风口进入的这部分垂直于排风管道轴线方向的气流改变为沿排风管道轴线方向气流的过程中需要二次消耗排风管道内的空气静压,且由于排风管道的截面积基本不变,所以致使排风管道内的气流静压逐渐减小,同时由于沿垂直于轴线方向流动的气流对平行于排风管道轴线方向的气流会产生干扰,使靠近上排风机端的排风口的风速最大,进风量也最大,靠后面排风口的风速依次逐渐减少、甚至无风。因而,总体上存在各排风口的进风量不一致、排风效果不均匀和排热效果较差的弊端,既会导致造成列车车厢内及整个站区内的空气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列车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从而影响站区的空气环保质量和乘客及工作人员工的舒适感和身体健康,故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尚欠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能将排风管内的静压变为动压、有利于提高排风、排热效率,又能确保各排风口具有等同排风、排热功效的地铁车站轨行区用均匀上排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车站轨行区用均匀上排风系统主体由上排风机、与上排风机气路相通、设置在地铁站台轨行区顶部、下底面上间隔设置有数组由五个贴近设置的排风框孔构成为一组的上排风管道,以及与上排风管道上的排风框孔的设置位置、数量和形状对应相符、限位固定设置在地铁列车顶部天花板上的排风口组成,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排风框孔的孔口处内表面上附加设置有由五个分别由进风口、出风口和R形弯折面构成的∏型导引排风件组成的五梯∏型导引排风组件;所述的上排风管道的横截面积靠上排风机一端的一组排风框 孔处为最大,后面呈按每经一个排风框孔减少一个或数个∏型导引排风件出风口的横截面积、或每经一组五个排风框孔减少一组五梯∏型导引排风件的出风口总横截面积的逐级缩小分节状;所述的五梯∏型导引排风组件中包含的五个R形弯折面呈系列扩展的互包阶梯状、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截面积各自相同,通过直接焊接、螺钉装配或镶嵌设置在上排风管道的排风框孔孔口处内表面上;所述的∏型导引排风件的出风口朝向上排风机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喜平,未经吴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8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