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一埯多株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0014.0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梅;张永生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一埯多株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播种机的排种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一埯多株种植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玉米增产的专利技术,专利号:03111253.6,随着该技术近年来逐步推广,其明显的增产优势得到社会认可,但到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排种器,制约着该技术大面积推广。目前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勺轮排种器是一种播种质量较高的玉米排种器,但受其结构限制专用于单粒精播。该排种器结构主要由排种器体、导种轮、隔板、排种勺轮、排种器盖等主要部件组成。工作过程分充种、清种、递种、护种、投种几步。排种勺轮安装在导种轮上,排种勺轮外周分布若干取种坑,导种轮外周分布与排种勺轮取种坑数量一一对应的接种坑。工作时排种勺轮与导种轮同步转动,取种坑拾取来自充种区的种子,到达清种区时取种坑外多余种子在重力作用下掉回充种区,取种坑内就只剩一粒种子,到达递种区时取种坑内的这粒种子在重力作用下转移到导种轮接种坑内,到达投种区时这粒种子从排种器体的投种口排出,完成排种。由于勺轮取种坑与导种轮接种坑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排种器在每一次排种时只能排出一粒种子,只能实现单粒精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一埯多株排种器,可以实现一穴三粒精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导种轮接种坑的数量为排种勺轮取种坑数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导种轮接种坑每次就可获得来自排种勺轮三个接种坑的种子,实现一穴三粒精播。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图;
图3:排种勺轮结构图;
图4:导种轮结构图。
图1、图2、图3、图4中,1.排种器体,2.导种轮,3.隔板,4.排种勺轮,5.排种器盖,6.取种坑,7.接种坑,8.递种口,9.投种口,10.排种轴,11.进种口。
图2中,I.充种区、II.清种区、III.递种区、IV.护种区、V.投种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中与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图中:排种器体1与排种器盖5构成排种器整个工作空间,排种轴10安装在排种器体上,导种轮2安装在排种轴10上,排种勺轮4安装在导种轮上,排种轴、导种轮、排种勺轮之间相对不动,连成一体共同绕排种器中心转动,隔板3位于导种轮与排种勺轮之间相对它们静止不动,与它们各保持0.5mm左右的间隙,使其转动时不发生卡阻。隔板是一块环形薄板,隔板外周的缺口为递种口8,排种器体下方周面上有投种口9,排种器盖端面底部有进种口11。
在图3所示的排种勺轮结构图与图4所示的导种轮结构图中:导种轮接种坑7数量是排种勺轮取种坑6数量的三分之一。
该排种器工作进程为:工作时种子经排种器盖的进种口11限量地进入充种区I,种子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排种勺轮的取种坑6;接着进入清种区II,取种坑外多余的种子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脱落回充种区,取种坑内只剩下一粒种子;接着进入递种区III,取种坑内的种子经过隔板上的递种口8时,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导种轮上的接种坑7内,由于导种轮接种坑7数量是排种勺轮取种坑6数量的三分之一,所以一个接种坑可容纳来自三个取种坑的种子;接着进入护种区IV,接种坑内的三粒种子处在由接种坑7、隔板3、排种器体1的周壁构成的封闭轮廓内;接着进入投种区V,此时在护种区内的封闭轮廓出现了投种口9,接种坑内的这三粒种子在重力作用下从投种口同时排出,至此完成一穴三粒的排种进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梅;张永生,未经李红梅;张永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0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秸秆排杂器
- 下一篇:可更换取种勺的取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