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铁路型钢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0293.0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格 |
主分类号: | E01B5/08 | 分类号: | E01B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铁路 型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铁路型钢,它既可用作铁路道岔上的辙叉翼轨,又可用作铁路型钢(即钢轨)。
背景技术:
铁路道岔上的辙叉由叉心、翼轨和联结零件组成,其作用是使列车车轮由一股型钢越过另一股型钢。现有辙叉翼轨采用PD3钢,而心轨则采用合金钢,PD3钢的翼轨使用寿命只能达到8000万吨左右,而合金钢的心轨能达到2~2.5亿吨,这样整个辙叉型钢的整体使用寿命不超过2亿吨。这种以合金钢为心轨、以PD3钢为翼轨的辙叉相对于整铸的高锰钢辙叉使用寿命有所延长,但因合金钢的心轨与PD3钢的翼轨寿命不能匹配,其使用寿命仍不理想,养护维修成本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严重制约了铁路的发展。为克服上述辙叉缺陷以及研发高性能铁路型钢,近年来相关生产厂家也在研制合金钢翼轨及合金钢型钢(即钢轨),但其成本高昂,较难实现全面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性能高的复合型铁路型钢。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铁路型钢,具有轨底、轨腰和轨头,所述型钢由合金钢和PD3钢沿型钢竖向或横向焊接而成。
所述型钢竖向焊接是以PD3钢的轨腰和轨底与合金钢的轨头焊接。
所述型钢竖向焊接是以PD3钢的下轨腰和轨底与合金钢的上轨腰和轨头焊接。
所述型钢竖向焊接是以PD3钢的轨底与合金钢的轨腰和轨头焊接。
所述型钢横向焊接是在整段PD3型钢的局部段焊接合金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PD3钢和合金钢复合,以合金钢为工作面或在整段PD3型钢的局部段焊接合金钢,既能克服辙叉心轨与翼轨寿命不匹配的缺陷,又无须高锰钢的高温水韧处理程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它具备性能高、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养护维修率低等特点,能广泛用作铁路道岔上的辙叉翼轨及铁路型钢,利于铁路建设发展,能够实现全面推广应用。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水平:
1、强度σb≥1240Mpa,硬度HRC37-42,冲击强度ak(室温)≥70~100J/cm2,ak(-40℃)≥50Jcm2;
2、疲劳寿命≥2×106次,最大挠度≤15mm/m;
3、能满足铁路客车速度160~200Km/h,25吨轴重货车速度达90Km/h的运营;
4、使用寿命为通过总重量4亿吨以上;
5、使用性能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本实用新型能广泛应用于铁路的各类提速线路道岔上及铁路型钢铺设。根据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及铁路发展计划,铁路全面扩建和提速,要达到160~200Km/h和铁路无缝化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展高性能和长寿命道岔开发应用,高性能组合道岔是国际国内发展的必然。铁路全面扩建和提速后,40%的传统整铸高锰钢道岔将被高性能道岔替代,预计需要1000~20000组以上,产值数达十亿万,若开发国际市场,如东南亚各国,其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
若“十二五”末国内铁路使用2万组/年高性能和长寿命道岔,其产值可达2亿元/年以上,直接利税可达6000万/年以上;
高性能和长寿命辙叉的使用寿命至少比整铸高锰钢辙叉提高3~4倍,每年节约高锰钢材料2万吨,价值10000万/年以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生产不像整铸高锰钢辙叉那样需要高温水韧处理,这就节约了大量能源,每吨高锰钢辙叉热处理费用约500元/吨,节约高猛钢材料2万吨,可节约能源1000万/年以上。
从上述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水平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与纯合金钢型钢主要技术指标没有明显区别,但本实用新型的成本远远低于纯合金钢型钢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中代号含义:1-轨头;2-轨腰;2-1-上轨腰;2-2-下轨腰;3-轨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复合型铁路型钢具有轨底3、轨腰2和轨头1,轨头1为合金钢材质,而轨腰2和轨底为PD3钢材质,将PD3钢的轨腰2和轨底1与合金钢的轨头1沿型钢竖向(高度方向)焊接成完整的型钢。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格,未经李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0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长度连杆
- 下一篇:一种轮速传感器线束分装专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