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极组叠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0544.5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喻世民;陈保成;王龙庆;王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8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极组叠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池制造设备,尤指一种电池极组叠片机。
背景技术
动力型锂电池多采用的叠片式极组,是由多层正负极片叠制而成,并在层间设置隔膜,其隔膜常采用Z型折叠方式。简单的手工操作方式是由人工把正、负极片、隔离膜按既定要求交替叠放到夹具中完成,人工检查无误后贴胶纸防止松散。该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叠片难于准确、极片易受损、产品一致性差等缺点。
一些自动化的叠片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改善了产品品质。常用的叠片设备采用正负极片直线型送料或“L”型送料的结构,如国内现有的动力型电池电芯的全自动叠片设备,其采用正负极片料槽、叠片台直线型结构,由一往复运动机构驱动四个吸片组件及隔膜折叠机构,通过吸片组件的往复移动将正、负极片从极片料槽运送至叠片台,并使其与隔膜交替叠合成极组。其往复运动机构安装了四套吸片组件及隔膜折叠机构,重量、体积较大,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很大的惯性,难以频繁的往复,效率难以提高,同时受限未能完成隔膜卷绕及贴胶纸,人工取出极组时易造成松散,导致后续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组叠片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池极组叠片机,包括机架及长方形的底板,还包括:位于底板上的一端的第一储片机构;与第一储片机构横向并列于底板上的第二储片机构;架设在第一储片机构和第二储片机构之间纵向的一侧的隔膜供料机构;位于第一储片机构和第二储片机构之间纵向的另一侧的极片收纳机构;纵向列置于第一储片机构与极片收纳机构之间的A极片定位机构;纵向列置于第二储片机构与极片收纳机构之间的B极片定位机构;纵向布置于第一储片机构、A极片定位机构与极片收纳机构之间的A送片机构;纵向布置于第二储片机构、B极片定位机构与极片收纳机构之间的B送片机构;位于极片收纳机构横向的一侧的卷绕机构;位于卷绕机构的另一侧的胶纸机构;位于卷绕机构和胶纸机构之间的转接机构;位于胶纸机构的另一侧的出料拉带。
所述第一储片机构和第二储片机构各具有两个储片槽,两储片槽并行排列,槽的端部设有检测器,在两槽之间的下方设有旋转驱动器,在处于工作位置的储片槽的底部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下方设有电机。
所述送片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滑动板、吸料盘和两个轴气缸。其中,两个轴气缸安装在滑动板上,其间距等于第一储片槽中心至极片定位机构中心的距离,在轴气缸的一端接有吸料盘,伺服电机位于滑动板的一侧。
所述隔膜供料机构包括纠偏电机、放卷电机、配重滑块、装料轴、张力辊、感应器和移动板。其中,移动板位于纠偏电机上方,在纠偏电机的一端装有感应器,放卷电机和配重滑块位于移动板上方,在其一侧连接有张力辊和装料轴。
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基板、卷绕电机、气缸和夹爪。卷绕电机位于可调节高度的基板上,其旁边有一气缸,气缸的一端接有夹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储片机构和第二储片机构并列设置,采用双储片槽自动旋转切换的技术,使机器可连续运行工作,操作方便;通过储片槽底部的升降板和端部的检测器对槽内的电池极片进行检测,并控制极片维持同一平面高度;保持吸料盘位置相对固定,吸持效果稳定;隔膜供料机构上的张力辊可通过配重滑块控制隔膜供出的张紧力度,叠制的电池极组松紧一致、隔膜整齐;设有的极片定位机构保证了电池极组叠制的精度;送片机构、极片收纳机构等结构简单、轻便,惯性小,可高速往复运动;可调整卷绕机构上卷绕轴线的高度,适用不同厚度电池极组的叠制;其胶纸机构可自动贴胶纸,使极组不会松散。简而言之,该电池极组叠片机具有构造简单可靠,生产速度快,产品性能稳定,员工只需定期备料和收集极组即可持续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储片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送片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隔膜供料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卷绕机构示意图。
图中:
01 底板, 02 机架, 10 电池极组,
11 A电池极片, 12 B电池极片, 13 隔膜,
14 胶纸, 20 第一储片机构,21 第二储片机构,
30 A送片机构, 31 B送片机构, 40 A极片定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05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