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1044.3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发光二极管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尤指一种用以提供发光二极管串行一稳定电流源的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为一种电流驱动的低电压单向导电组件,加上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光通量随着流过该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而有所改变,因此提供一稳定电流源供给由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的串行或阵列可有效使其亮度达到一致性。
而目前一般常用且最简易的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主要为晶体管电流镜构成,如图1所示,即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电路的电路图。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包含有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行40,以及多个双载子接面晶体管(BipolarJunction Transistor,BJT)所组成的电流镜50。为了使该电流镜正常运作,除了使该电流镜的各该晶体管的特性必须完全相同外,尚必须确保每个晶体管操作在主动区内。
然而,由于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其顺向导通电压有所差别,再加上该发光二极管串行40共同连接至同一输入电源,将导致不同晶体管的驱动电压有些微的差异,而造成部分驱动电压低于该电流镜50操作于主动区的工作电压,使得流过该些发光二极管串行40的电流不尽相同,而导致发光二极管串行40所发出的光亮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该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用以提供发光二极管串行一稳定的电流源,使发光二极管串行的发光亮度一致。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包含有一信号产生单元、一控制单元、一均流单元以及一发光单元。
该信号产生单元产生一驱动电压,该控制单元电连接至该信号产生单元,以控制该驱动电压;该均流单元为一电容器,电连接至该控制单元。该发光单元电连接至该均流单元,并且该发光单元包含有一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行与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行;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行由多个以顺向偏压方向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所组成;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行系由多个以逆向偏压方向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行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行并联连接。
藉此,利用该控制单元对该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以提供该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压,并提供该均流单元达成均流控制,而能以有效地提供该发光单元一稳定的电流源,使该些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一致。
每一发光单元还包含有两保护二极管,分别连接于该均流单元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行之间以及该均流单元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行之间。
所述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还包含一限流电阻器,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以防止该发光单元因过电流而损坏。
每一发光单元还包含两保护电容器,分别并联于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行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行。
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可提供发光二极管串行一稳定的电流源,使发光二极管串行的发光亮度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产生单元所提供的一驱动电压波形;
图4为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的电流波形。
其中,附图标记:
40 发光二极管串行
50 电流镜
10 信号产生单元
20 控制单元
30 均流单元
40 发光单元
42 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行
44 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行
400 发光二极管
C 保护电容器
D 保护二极管
Id 驱动电流
R1 限流电阻器
Vp 峰值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该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用以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行均匀的稳定的电流源,使每一发光二极管串行的发光亮度一致。该电容式发光二极管均流控制电路包含有一信号产生单元10、一控制单元20、至少一均流单元30、至少一发光单元40以及一限流电阻器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1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