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1121.5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 |
主分类号: | H01H50/08 | 分类号: | H01H50/08;H01H5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200 河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其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提供的交流接触器,常用CJ、NCI型号等产品。构造包括:绝缘外壳,灭弧罩,触点压力弹簧,主(动)触点,主(静)触点,反作用弹簧,线圈,短路环,静铁心,弹簧,动铁心,辅助触点等。
现销售的交流接触器中只有一个线圈,如线圈用电(380V)A、B,两相送电,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产生电磁吸力带动主触点,如;A相1L1接通2T1,B相3L2接通4T2,C相5L3接通6T2,动作相连接,给负荷处三相用电设备(电动机)送电,如果该交流接触器上方得来电缺一相,正好缺C相,现在线圈7还在工作,主触点还在接通状态,这样就给负荷处电动机送去两相电,最终导致电动机烧毁,带来一定的损失。
图1中,线圈7(380V)通过A、B两相送电,将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电磁吸力带动主触点1L1(接A相)接通2T1、3L2(接B相)接通4T2。
5L3(接C相)接通6T2,7L3(用作备用)接通8T3,辅助触点8常开接通。利用一个线圈7来带动主触点与辅助触点8各上下接通,如果给负荷处三相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送电,交流接触器上方来电缺一相,如:正好缺5L3(接C相)相,现在线圈7还在工作,主触点与辅助触点8上下还在接通状态,这样,就剩下1L1(接A相)相电和3L2(接B相)相电,这样,给负荷处电动机送去两相电,因而导致电动机缺相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来电指示、机械式自动保护防缺相的交流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器,其包括:3个指示灯,所述每个指示灯的一端接一个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三个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接触器的三个主触点1L1、3L2、5L3,所述三个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其中,优选的,所述接触器的主触点4T2和主触点5L3之间通过铜导片在内部连接。
其中,优选的,所述接触器,包括两个线圈:线圈5和线圈6,所述线圈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触点1L1、3L2,所述线圈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触点3L2、5L3。
其中,优选的,线圈5和线圈6之间安装有用于隔开所述线圈5与线圈6通电后之间产生的电磁的绝缘隔板9。
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在接触器的主触点与零线之间连接指示灯,通过指示灯来提示是否缺相,以及通过线圈5与线圈6控制主触点的方式来自动断开,使负荷只有一相电,不会导致其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的内部电路及线圈分工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圈同时工作原理图;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接触器的内部电路及线圈分工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的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如图3和图5所示,包括:3个指示灯1,所述每个指示灯1的一端接一个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三个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的所述接触器的三个主触点1L1、3L2、5L3,所述三个指示灯1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的主触点4T2和主触点5L3之间通过铜导片在内部连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线圈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触点1L1、3L2,所述线圈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触点3L2、5L3。 所述交流接触器包括线圈5和线圈6,所述线圈5控制主触点1L1、3L2,所述线圈6控制主触点3L2、5L3。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2三个指示灯1黄、绿、红、(220V)发光管1各一端分别接限流电阻2(120K)一端,三个限流电阻2另一端分别接交流接触器3接点1L1、3L2、5L3连接,三个发光管的另一端接零线4端。
图3中,主触点4T2和5L3在交流接触器内部用铜导片连接,把图1中的主触点6T2改成图3中的主触点4T2,图1中的主触点7L3改成图3中的主触点5L3,图1中的主触点8T3改成图3中的主触点6T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未经王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1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地面悬浮物清洁机
- 下一篇:一种方便侧板装拆的投料机储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