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种植盘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1634.6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孙以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以川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255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约化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涉及在种植区使用多层立体组合架实现立体化的生产时所使用的种植盘。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粗放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投入高但有效利用率低和成本高,并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副作用大。在农业进入市场经济和即将融入国际大市场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再维持下去了。
为了打破传统农业对自然条件强烈的依赖性,开辟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必须通过实现农作物的自动化,集约化生产来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改良农村的环境结构。
现代农业自动化,集约化生产是多项技术的综合作用,以降低了人工最优化生态环境控制的成本,其中,节约用水和实现水在农业中的循环利用,为发展特别恶劣环境下的人工智能生态农业,供了可行性,为开展沙漠农业、高原农业、太空农业、极地农业提供了可能性。而空间利用上从一层空间发展到多层空间,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整个种植生产采用的工业模块化生产模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化,集约化生产的关键在于对整个种植区实现立体化的生产,将农作物的生产向空间发展,而使用多层的立体组合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种植区实现立体化生产的实现,目前采用多个种植盘放置在多层立体组合架上,现在所使用的种植盘一般采用一个浅水盘,盘中铺设一层营养土,撒上种子或者仅放入水分和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目前使用的种植盘存在很大的缺陷:植物的根系随着生长在底部盘绕,容易烂根,同时,水分和营养液不容易控制,如果种植盘发生倾斜,造成种植盘相对高的部分植物缺水旱死,低的部分液面过高也不利于生长。同时,每个种植盘的种植量不宜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多功能的种植盘,该种植盘可以实现对植物生长全过程的种植量,水分和营养液进行精确控制,提高立体化种植的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多功能种植盘,所述种植盘由固定盘(1)、种植盘(2)和浅水营养盘(3)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种植盘(2)具有多个种子定位孔(6),种植盘(2)放置在所述浅水营养盘(3)上,所述固定盘(1)插入所述浅水营养盘(3),压住所述种植盘(2)。
所述浅水营养盘(3)由隔板(8)分割成多个储水方格(7),所述隔板(8)上边缘为弧形,形成凹口(9)。
所述浅水营养盘(3)的四个侧壁(11)分别开有一排溢流孔(10),溢流孔(10)的位置和隔板(8)的高度对应。
所述种植盘(2)的种子定位孔(6)和所述储水方格(7)对应,每个储水方格(7)对应的种子定位孔(6)的个数为4个或9个。
所述固定盘1通过子口(5)插入浅水营养盘(3),压住种植盘(2),固定盘(1)周边为向上延伸的护围(4)。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立体化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保证精准生产,提高立体化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蔬菜的商品化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种植盘整体结构;
图2多功能的种植盘分解图。
图中
1 固定盘 7 储水方格
2 种植盘 8 隔板
3 浅水营养盘 9 隔板凹口
4 护围 10 溢流孔
5 子口 11 侧壁
6 种子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种植盘的结构和功能做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种植盘整体结构,如图所示,该种植盘由固定盘1、种植盘2和浅水营养盘3组合而成,种植盘2具有多个种子定位孔6,种植盘2放置在浅水营养盘3上,然后上面再压上固定盘1,组合成多功能种植盘整体。
使用时,种子放置在种植盘2的种子定位孔6上,种子定位孔6的数量确定了一个种植盘种子放置的量,控制种子定位孔6的孔数,就可以精确控制播种的量,实现数字化精准播种;浅水营养盘3补充生长必要的营养液和水分,存贮淋洗后流失营养液,实现营养液平衡。
种子生长期间,由于种植盘2是浮搁在浅水营养盘3上,其下留有空间,满足植物种子向光性和向地性,增加了产量;
固定盘1放置在种植盘2上,对种植盘2起固定作用,同时其边框起到防止种苗倒伏的作用,随着植物的生长,将种植盘2和固定盘1抬起,满足植物根系向下伸展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以川,未经孙以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1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连续式增殖放流装置
- 下一篇:高采净率气缸抽吸式自走采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