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动机研发试验的油底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3159.6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M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宛文鸣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研发 试验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尤其涉及一种可监控机油量的用于发动机研发试验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研发试验中,往往需要知道柴油机内机油的含量,进而判断在特定工作时间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情况。为达到这个目的,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方法是反复进行机油消耗量测试试验,但这种方法程序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并且进行机油消耗量测试时,需要反复倒入机油,过程中机油容易泼出,从而导致测量数据误差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研发试验的可监控机油量的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研发试验的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还包括一带有刻度的透明连接硬管,所述油底壳本体一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下接口,所述连接硬管的一端通过该下接口密封固定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油底壳本体一侧面靠近开口端还设有一上接口,所述连接硬管的另一端通过该上接口密封固定在所述油底壳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硬管为塑料或玻璃,并且所述连接硬管的材料在150℃时仍不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通过设置一连通油底壳本体的带刻度的透明连接硬管,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发动机研发试验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本油底壳结构简单,制造整改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连接硬管,2-上接口,3-油底壳本体,4-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3和一连接硬管1,所述油底壳本体3一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下接口4,靠近开口端设有一上接口2,所述连接硬管1的两端通过该上下接口密封固定于所述油底壳本体3上。连接硬1管与油底壳本体3是连通的,当油底壳本体3内有机油时,连接硬管1内的机油与油底壳本体内3的机油具有相同的水平面。连接硬管1为透明材质,因而可以通过该连接硬管1清楚地知道油底壳本体3内的机油情况。连接硬管1上标有刻度,用以计量油底壳内的机油含量,连接硬管1上的刻度应当根据具体油底壳本体3型号及其形状来进行设置,以方便计量机油量。
在进行发动机实验前,首先应当标定好每个刻度所对应的机油量。具体的方法可以用量杯往油底壳本体3内多次倒入机油,并记下每次倒入机油后机油面所对应的刻度。实验时,观察连接硬管1内机油面所对应的刻度,并对比标定时得到的数据,即可知道特定时间点上油底壳本体3内所含有的机油量,从而计算出特定时间段内的机油消耗量。
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做研发实验,省去了传统实验中反复加油的麻烦和繁杂的测量步骤,提高了实验效率,并且所得到的数据,其最大误差值为10%,远优于传统的测试方法的30%的最大误差值,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准确率。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3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