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4771.5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杰;周为民;许建南;盛小平;朱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24 | 分类号: | D01D5/24;D01D5/2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纤维 纺丝 用喷丝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丝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
背景技术
喷丝板的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按纤维的类别和规格不同,有不同的规格、形状、孔型、材质等。喷丝板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工作,因此要求具有耐压、耐腐蚀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为了生产不同结构的纤维,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为了获得较高纤维特性的产品,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熔融纺多孔三维立体卷曲纤维用喷丝板[申请号:CN97242771.6],喷丝板上的喷丝孔呈环状分布,喷丝孔是由导孔和喷丝毛细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丝毛细孔的截面形状是由多个T型孔环绕中央排列而成,所述的各T形孔的横孔在外侧并排列成圆形,所述的相邻的T形孔横孔端部之间隔断。
还有人发明了一种纺制多孔三维立体卷曲纤维用喷丝板[申请号:CN97242773.2],喷丝板上的喷丝孔呈环状分布,喷丝孔是由导孔和喷丝毛细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丝毛细孔的截面形状是中央为C形孔,在C形孔外环绕排列有多个T形孔,所述的各T形孔的横孔在外侧,T形孔的竖孔在内侧并指向C形孔。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性能,但是仍然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所生产的纤维结构复杂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所生产的纤维刚性和保暖性好、不易变形的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包括板状的本体,在本体上分布有若干个轴向贯通的喷丝通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丝通道的一端为进料孔,另一端为喷丝结构,所述的喷丝结构包括九个呈T形的喷丝微孔,同一喷丝结构中的各个喷丝微孔以喷丝通道中心线为圆心呈放射状布置,各个喷丝微孔的内端汇聚至上述圆心处且相互连通。
在上述的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中,所述的喷丝微孔均匀分布。
在上述的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中,所述的本体呈圆盘状,且在本体的中心具有安装通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2、所生产的纤维刚性和保暖性好、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丝通道放大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丝结构放大图。
图中,本体1、安装通孔10、喷丝通道2、进料孔21、喷丝结构22、喷丝微孔22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九中空纤维纺丝用喷丝板包括板状的本体1,本体1呈圆盘状,且在本体1的中心具有安装通孔10。在本体1上分布有若干个轴向贯通的喷丝通道2,喷丝通道2的一端为进料孔21,另一端为喷丝结构22。
如图4所示,喷丝结构22包括九个呈T形的喷丝微孔220,同一喷丝结构22中的各个喷丝微孔220以喷丝通道2中心线为圆心呈放射状布置,各个喷丝微孔220的内端汇聚至上述圆心处且相互连通。喷丝微孔220均匀分布。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安装通孔10、喷丝通道2、进料孔21、喷丝结构22、喷丝微孔2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纺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4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