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接密封式铝合金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4785.7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斌明 |
主分类号: | F28D1/00 | 分类号: | F28D1/00;F28F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接 密封 铝合金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用的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铆接密封式铝合金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铝制散热器,一种如全铝制品,它至少包括一片散热片,散热片由两块预先成凹状形热媒通道且迭合整体焊接而制成;另一种如材料采用国标铝合金,结构分解为主体和上下封头三部分,采用挤压和压铸加工制造,再采用焊接或胶接组合安装而成。虽然能解决传统铸铁散热器外观质量差、散热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难题。但是,铝合金材料焊接困难,焊接工艺要求特高;由于焊接时的操作不当,极易形成虚焊、漏焊、脱焊现象,由此造成散热器焊接处的裂缝渗水或漏水,从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安装牢固、加工方便,密封性能突出的铆接密封式铝合金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铆接密封式铝合金散热器,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均制有中空内腔的单元铝合金散热体,采用的技术措施还包括:每个单元铝合金散热体的中空腔两端各具有一个延伸管头,每个延伸管头顺序套设有定位挡圈和密封圈,并且,与单元铝合金散热体个数相同的位于两端的延伸管头每端仅配装有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铝合金散热扣体;铝合金散热扣体制有与所述的单元铝合金散热体个数相同的管孔,该管孔与延伸管头面配合,并且该管孔与铝合金散热扣体的中空内腔相连通;铝合金散热扣体还制有相对称设置的扣槽,每个单元铝合金散热体与铝合金散热扣体的扣槽配合处经冲压嵌入连接有至少两个凸体或者配合处铆接连接有至少两个铆钉。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管孔具有纵深锥斜面或球面或锲面,并且与延伸管头面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每个单元铝合金散热体的中空腔两端各具有一个延伸管头,每个延伸管头顺序套设有定位挡圈和密封圈,并且,与单元铝合金散热体个数相同的位于两端的延伸管头每端仅配装有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铝合金散热扣体;铝合金散热扣体制有与所述的单元铝合金散热体个数相同的管孔,该管孔与延伸管头面配合,密封效果突出,不会因为部件冷热变形,导致密封件滑动脱落,从而大大增强了密封的可靠性;并且该管孔与铝合金散热扣体的中空内腔相连通;铝合金散热扣体还制有相对称设置的扣槽,每个单元铝合金散热体与铝合金散热扣体的扣槽配合处经冲压嵌入连接有至少两个凸体或者配合处铆接连接有至少两个铆钉。结构上更加紧密,安装牢固、加工方便,尤其是铝合金散热扣体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更加紧密,加工更加方便;生产加工工艺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铝合金散热扣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拆卸铝合金散热扣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铆接密封式铝合金散热器,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均制有中空内腔的单元铝合金散热体1,每个单元铝合金散热体1的中空腔两端各具有一个延伸管头1a,每个延伸管头1a顺序套设有定位挡圈2和密封圈3,并且,与单元铝合金散热体1个数相同的位于两端的延伸管头1a每端仅配装有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铝合金散热扣体4;铝合金散热扣体4制有与所述的单元铝合金散热体1个数相同的管孔4a,该管孔4a与延伸管头1a面配合,并且该管孔4a与铝合金散热扣体4的中空内腔相连通;铝合金散热扣体4还制有相对称设置的扣槽4b,每个单元铝合金散热体1与铝合金散热扣体4的扣槽4b配合处经冲压嵌入连接有至少两个凸体1b或者配合处铆接连接有至少两个铆钉。管孔4a具有纵深锥斜面或球面或锲面,并且与延伸管头1a面配合。
铆接密封式铝合金散热器,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任意选择需要个数和长短尺寸的具有至少均制有中空内腔的单元铝合金散热体1;只要按照上述结构配装,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斌明,未经张斌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4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