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稳定结构的数据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4893.4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7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纯;吴荣美;陈子洪;陈彩云;李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4 | 分类号: | H01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4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稳定 结构 数据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电缆,尤其涉及数据电缆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其布线网络系统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系统中的传输频率和传输速度要求更高,以满足信号传输量要大,传输要快,失真误码率又小的要求。
数据电缆中的串音、衰减、特性阻抗和回波损耗指标的高低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数据电缆中的这些指标高低又直接由电缆结构稳定性所决定,因此,为了改善数据电缆的结构稳定性,提高系统性能,目前数据电缆已生产出来了较多种类,其六类和超六类数据电缆相对超五类数据电缆,增设了十字骨架或/和增加了屏蔽等,虽然数据电缆结构的稳定性又进一步提高,使数据电缆结构稳定性受外力影响变小,远近串音指标、衰减性能明显改善,但在电缆外护套内增设了十字骨架,其制造变得十分困难,生产制造成本加大。且制造工艺性能指标、制造工艺技术和生产成本控制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使数据通信技术性能指标的发展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数据电缆结构稳定性不太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又好,制造方便,成本又较低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数据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数据电缆,包括导体和包覆于该导体上的绝缘层所组成的单线,两根单线相互对绞而构成对线组,每两组对线组上包缠有线组固定套,使其形成一个固定的对线组单体,各对线组单体均设置于外护套内,在外护套内还设置有泄流线。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每对对绞后的线对组用固定套有包覆固定套,使其形成一个固定的单体,单体再相互成缆或先对绞后再成缆,再用护套层包覆形成数据电缆,由此可避免数据电缆在生产和施工中由于弯曲、扭转等受外力作用情况,造成每对线对组内带绝缘层的导体之间彼此隔开、相互挤压和对绞节距增大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线对组结构的稳定性和电缆结构的稳定性,改善了数据电缆串音、衰减、特性阻抗和回波损耗等系统性能指标,使数据电缆的传输频率大大提高,数据电缆信号传输量增大,失真误码率减小,且其制造工艺较简单,制造成本不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结构的数据电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线组固定套,4-外护套,5-对线组,6-泄漏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数据电缆中,该数据电缆由四对线对组5构成,当然还可以由其它多对线对组5构成,铜质导体1表面包覆有绝缘层2,两根包覆有绝缘层2的导体1采用交叉螺旋的方式相互紧贴对绞在一起形成一对线对组5,共四对线对组5,每对线对组5的绝缘层2内两导体1分别用橙色和白色、绿色和白色、兰色和白色以及棕色和白色表示,在每对线对组5外表面上紧紧包覆有线组固定套3,线组固定套3分别用橙色、绿色、兰色以及棕色表示,使其线对组形成四种不同颜色的固定的单体,单体上的线组固定套3的颜色与其被线组固定套3包覆的线对组5内导线1主颜色对应相同,线组固定套3为塑料层,金属薄片层、也可以是其它绝缘材料层,所有单体相线成缆后再用外护套4包覆形成数据电缆,当然最好是每两个单体先对绞后再相互成缆,再用外护套4包覆,使其形成数据电缆,外护套4和绝缘层2为塑料层,铝塑复合层,或其它绝缘材料层,在外护套4内侧设置有泄漏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48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褥疮防治垫
- 下一篇:普外科用手术牵开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