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扭断液力偶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5697.9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志勇 |
主分类号: | F16H41/04 | 分类号: | F16H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断 力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传动装置,具体为一种抵抗现阶段配用液力偶合器的硬齿面或半硬齿面减速器扭轴或断轴的抗扭断液力偶合器。
背景技术
近年在一些大惯量设备(如: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中,出现了减速器输入轴扭轴或断轴的事故,经统计,发现发生事故的减速器系硬齿面或半硬齿面减速器。经分析,硬齿面或半硬齿面减速器输入轴轴径细小,且过重地承受着液力偶合器的重量所致,减速器设计中只考虑传递功率中的扭矩,保证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在运行中液力偶合器重量对减速器轴构成了附加弯矩和剪切力,最终使得细小的减速器轴发生扭轴或断轴。可见,为避免减速器扭轴或断轴,有效的办法是不让减速器承受重量。
而目前国内外的液力偶合器输入端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机轴相联接,不能承担液力偶合器的重量,而输出轴是刚性联接、紧固并承重于减速器输入轴。一边是性能优越的硬齿面或半硬齿面减速器,一边是有着多种优越性能的液力偶合器,两者我们不能不用。因此研制一种抗扭断液力偶合器,以解决目前液力偶合器在应用过程中致使硬齿面或半硬齿面减速器扭轴或断轴的事故,大幅度提高大惯量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促进我国发展中的钢铁冶金装备、港口机械设备、水泥机械装备、矿山机械装备、工程装备、化工机械装备、石油输送装备以及电力工业机械装备不断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扭断液力偶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抗扭断液力偶合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轴承、涡轮、泵轮、外壳等,所述输入轴与泵轮联接,构成主动部分,所述输出轴采用弹性联轴器形式,通过的联接盘与涡轮采用螺栓联接,构成从动部分,所述轴承包括左轴承和右轴承,左轴承位于输入轴一端与外壳联接,联接处左边装设油封,油封通 过法兰利用螺栓与在外壳紧固,右轴承位于输入轴另一端与涡轮联接,联接处右边设置油封,油封通过法兰利用螺栓与涡轮紧固,所述涡轮位于从动部分,与输出轴联接,其上设置安全塞,所述泵轮位于偶合器内腔内,利用螺栓联接在输入轴上,所述外壳与涡轮相连,其上设置注油塞。
本实用新型中,抗扭断液力偶合器的涡轮与外壳刚性联接,泵轮被外壳和涡轮包围,偶合器的重量绝大部分在输入端(即电机端),装载在减速器轴上的只有输出轴(弹性联轴器的输出部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构成工作腔、前辅助室、后辅助室,腔室的大小比例由传递功率、延时启动时间和起动性能决定,由此可以延伸出许多不同的型号规格。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配用普通液力偶合器的减速器断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大惯量主机(如:胶带输送机、破碎机、提升机等)运行成本,提升了主机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偶合器先进的液力传动性能,如:能使电机空载起动,降低起动电流的持续时间和减少起动电流的平均值,从而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电流;防止动力过载,不会使电机烧毁和损坏工作机械;多机驱动时,可以均衡各电机的负荷,减少起动电流,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电流;吸收和隔离扭振以及冲击,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有节能效果,在重载起动时,可用结构简单的鼠笼式电机取代复杂价昂的绕线式电机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抗扭断液力偶合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轴承、涡轮3、泵轮4、外壳5等,所述输入轴1与泵轮4联接,构成主动部分,所述输出轴2采用弹性联轴器形式,通过的联接盘6与涡轮3采用螺栓联接,构成从动部分,所述轴承包括左轴承7和右轴承8,左轴承7位于输入轴1一端与外壳5联接,联接处上方装设油封,油封通过法兰利用螺栓与外壳5紧固,右轴承8位于位于输入轴1另一端与涡轮3联接,联接处下方设置油封,油封通过法 兰利用螺栓与涡轮3紧固,所述涡轮3位于从动部分,其上设置安全塞9,所述泵轮4位于偶合器内腔内,利用螺栓联接在输入轴1上,所述外壳5与涡轮3刚性联接,构成工作腔、前辅助室、后辅助室,腔室的大小比例由传递功率、延时启动时间和起动性能决定,所述泵轮4与输入轴1之间利用螺栓联接,被外壳5和涡轮3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志勇,未经潘志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5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盘装置及具有该卡盘装置的电机装置
- 下一篇:加工控制装置以及激光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