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陶瓷插针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6112.5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汤国华;吴远策;曹祥鑫;孔祥;乐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晨信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0 | 分类号: | B28B7/1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瞿晖 |
地址: | 435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陶瓷 成型 模具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通讯部件制造模具,具体是微型陶瓷插针成型模具。
(二)现有技术:ZrO2陶瓷圆柱形插针是在光通信系统中起连接作用的基础件(同时也是其核心部件),国内尚无其毛坯成型模具制造技术,只能依赖进口日本毛坯,再在国内加工成产品。随着国际光通信行业陶瓷插针微型化的要求,陶瓷插针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进口毛坯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此,研发陶瓷插针毛坯成型模具,打破毛坯单靠进口这一局面,大大降低国内陶瓷插针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精巧,能批量连续生产出精度高,质量好,适合后续精加工的微型陶瓷插针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插针成型模具,包括左模板、右模板,右模板上设置有进料口,还包括模芯固定板及卸料装置,所述左右模板之间装有大导柱,在大导柱上依次装有三块模芯固定板及两块连接侧板,其中第一模芯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右模板上,与右模板成一整体,第二、第三模芯固定板、连接侧板与左模板之间成一整体且可沿大导柱移动完成开模或合模,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分别穿过第二、第三模芯固定板的长推杆及若干卸料顶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芯固定板上装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包括八个组成环形的型腔,型腔包括前腔、后腔和前腔口三部分,前腔为与插针毛坯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孔,后腔装有芯针保护套;前腔口直径略大,呈凹槽状;在上模芯中部有与进料口相通的注胶嘴;每个前腔口之间、前腔口与注胶嘴之间均有出气浅槽相连;在所述第二模芯固定板上装有下模芯,下模芯上亦加工有与上模芯腔口位置一一对应的八个组成环形的凸模圈,下模芯中部开有供前述长推杆进入的卸料孔,卸料孔四周为分流槽;所述的凸模圈中部稍高其上开有芯针孔,四周为凹槽,每个凸模圈的凹槽之间、凸模圈与前述分流槽之间均有相通的流道,下模芯中还装有与所述型腔数量相等的成型芯针,该芯针尾部固定于第二模芯固定板内,尖部由所述凸模圈上的芯针孔伸出并一直进入到上模芯的型腔乃至与芯针形状精密配合的芯针保护套中;所述下模芯可由卸料装置从第二模芯固定板中顶出。
所述型腔前腔的圆柱形孔内径d为¢2.16-2.168mm,前腔口内径k为¢6.95-7.05mm,型腔插针头部倒角角度β为32°。
所述成型芯针直径s为¢0.151-0.153mm,针尖导向角a为60°。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装于注射成型机上,其工作过程如下:
1.成型
模具的左右模板分别由螺栓固定在注射成型机上。合模后,在特定温度、压强等成型参数下,成型材料由成型机喷注入右模板上的进料口中,成型材料再从注胶口内进入模芯中,在上下模芯内压制成特定形状的成型骨架,待模具在冷却装置作用下冷却后,成型过程完成。
2.开模
成型完成后,在成型机机臂的作用下,第二、第三模芯固定板、连接侧板与左模板一起与第一块模芯固定板及右模板分开(见图3),成型骨架由芯针从上模芯中带出,然后由成型机顶杆作用于成型模具中的卸料装置,(包括顶出套,第一导正板、第二导正板、第三导正板、第四导正板、长推杆、24个顶杆、复位弹簧等)其中由成型机的顶杆作用于顶出套,第一导正板、第二导正板、第三导正板、第四导正板一起向右运动,带动顶杆、长推杆和下模芯向右运动,成型骨架在二十四个顶杆作用下顶出,与成型芯针实现脱离,打开成型机安全门,取下成型骨架(若成型机含自动取料臂,则由自动臂取下成型骨架),再从骨架上取下陶瓷插针毛坯进行后续精加工。
3.合模
成型骨架取下后,顶杆、长推杆和下模芯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然后第二、第三模芯固定板、连接侧板与左模板在成型机机臂的作用下与第一块模芯固定板及右模板完成模具合模,成型机进行下一次注射成型。
上述过程大约需要1分钟。
本实用新型一次开合模可生产8只陶瓷插针毛坯,亦可以此结构为基础进行改进,一次生产不同数量的毛坯。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点:
(1)模芯可以通用,只需根据生产需要换上不同规格的芯针保护套和成型芯针即可,节省了模具成本和运行费用;
(2)普通进口毛坯直径为φ1.8mm,而本实用新型模具制出的毛坯直径为φ1.6mm,单只节约原材料约8.3%,节省了资源;
(3)本实用新型模具加工的毛坯体,经脱脂、烧结后毛坯内孔直径范围为:Φ0.1260-Φ0.1280mm,而进口毛坯内孔直径范围为:Φ0.1260-Φ0.130mm,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客户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晨信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黄石晨信光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6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壳加热系统
- 下一篇:实木扶手内弯头旋转弧面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