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废乳化液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6411.9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4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东;夏位松;陈文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蜀光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1/46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雪莲;吴彦峰 |
地址: | 61008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乳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处理废乳化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的水域也一直面临着水体污染的压力,其中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乳化液主要是由2~10%的矿物油及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乳化剂、添加剂(氯、硫、磷等)和水组成,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等作用,经过冷轧、拉削、铰孔、抛光、平整、切割等工序后导致变质而被排放。废乳化液作为工业废水之首,其来源分布也十分广泛,主要在机械加工工业,尤其是在轴承和汽车配件加工企业的切削、研磨加工过程中产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含油废水的排放量与日剧增。废乳化液中的油类物质漂浮于水面上,形成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致使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最终使水体变坏,污染环境。废乳化液除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械油高度分散在水中,动植物、水生生物更易吸收,而且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也有害,还可使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毒物质被溶解,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由于乳化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表面活性剂,使得油分子和水分子结合得特别牢固,因此废乳化液处理是废水处理中最感困难的一种,现有的处理装置处理废乳化液的效果欠佳,废乳化液的COD值难以降到理想水平,处理后的水质难以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处理废乳化液的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处理废乳化液,废水COD值可以达到理想的标准,石油类含量等指标完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废水能够得到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处理废乳化液的装置,包括地池、储存罐、预处理罐、机械气浮装置、调节池、铁碳电解单元、集污井、分配池、斜板隔油池、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沉降池、砂滤系统,地池与储存罐之间、储存罐与预处理罐之间、预处理罐与铁碳电解单元之间、集污井与分配池之间还设置有提升泵,各装置间通过管道相连接。
所述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微生物净化系统池体,池体的前后两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池体内固设有用以填装微生物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立体网状结构,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多根并列的曝气软管,所述曝气软管由曝气软管定位管固定于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微生物净化系统通过曝气软管供氧,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氧化降解,使废水得以净化。
所述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的池体内壁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择流板。择流板固定于池体的左右两侧壁,将池体分隔成一端封闭、一端连通的相对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池体,进入微生物净化处理系统的废水依次在各小池体内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可以提高微生物净化处理的效率。
所述铁碳电解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池,电解池侧壁、底壁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电解池底部还设置有相连通的布气母管和曝气软管,所述布气母管与机械鼓风机相连通,电解池内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卵石承托层、铁屑层和活性炭层。废水经过调节pH值后进入电解池,在机械鼓风机的作用下,经布气母管分气后对电解池曝气,以达到增大铁碳的电解作用,达到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作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废乳化液时,将收集的废乳化液置于地池过滤固形杂质后储存于储存罐,需要处理时泵入预处理罐,加入破乳剂破乳,分离回收油相,回收油相后的废液用提升泵转料至机械气浮系统进行气浮处理,回收含油物质进一步利用,分离含油物质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废水泵入铁碳电解单元电解30~50min,利用电极反应产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活化,将其转换成无毒物,降低废水的COD值、油类的含量;铁碳电解出水通过管道汇集于集污井,与工业废水汇集后泵入二级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用提升泵将集污井中的废水泵入分配池中,加入硅酸钠进行絮凝,分离沉淀物后的废水进入斜板隔油池进一步分离浮油,分离浮油后的废水进入微生物净化系统,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经沉降池沉降后进入砂滤系统,降解后的水经砂滤系统中的石砂、活性炭过滤后流入工业蓄水池以回收利用,而沉降池下层的微生物返用于净化系统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蜀光石油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蜀光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6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己二胺双羟基酯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海水淡化超纳滤一体净水器